首页> 中文学位 >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6h】

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前言

1 理论研究

1.1西医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认识

1.2 中医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认识

1.3 中医辩证论治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1.4 葛根连芩汤的研究进展

2 实验研究

2.1实验材料

2.2实验方法

2.3实验结果

讨论

1 SOD、CAT、MDA的生物特性

2葛根芩连汤加味各药物的药理作用

3 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中医理论基础

4 SOD、CAT、MDA与ARP以及葛根芩连汤加味之间的联系

5 结 论

6 存在的问题

7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文献综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中医治疗进展

附录2:卡式评分表

附录3: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味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理论及实验探讨。通过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肠炎症状以及治疗后直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s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水平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指标的情况,评估葛根芩连汤加味的疗效,并进一步阐述葛根芩连汤加味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机制。
  方法:
  6周龄、雄性、体质量(250±20)g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15只/组),即空白组(A组)、照射组(B组)、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C组)、葛根芩连汤加味组(D组)。空白组不予以照射处理,其余三组麻醉后采用直线加速器单次腹盆腔局部照射,照射剂量为20Gy。照射范围上界至耻骨联合,下界至肛门。照射野面积约3cm×4cm,源皮距100cm,其余部位以厚铅块屏蔽。于照射前第7天开始至照射后第21天结束,空白组、照射组两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肠,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给予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混悬液灌肠,葛根芩连汤加味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味灌肠,均隔日1次,共连续28天。4组均给予正常饮食。照射后第22天将全部大鼠处死,观察4组大鼠治疗前后肠炎症状,治疗后直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直肠组织中SOD、CAT的活性水平及MDA的含量。本实验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本实验数据均采用均数±实验标准差(?x±s)形式表示,计数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设定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数据,依靠统计学,结合临床,得出结论。
  结果:
  1.一般状态:照射前各组大鼠反应灵敏、活动频繁、进食量及饮水正常。照射后,受照射的大鼠2天内反应迟钝,摄食饮水量减少,甚至拒食水,消瘦明显,出现稀便,少部分甚至黏液脓血便,照射野脱毛等表现,检测大便潜血均先后呈阳性。此后照射组大鼠反应仍然迟钝,活动频率较低、进食量较前进一步减少,并且体重逐渐减轻;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和葛根芩连汤加味组大鼠的上述症状随着灌肠的次数而逐渐好转。直至照射后第16天时,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和葛根芩连汤加味组大鼠精神反应、活动频率、进食饮水量均趋于照射前水平,粪便检测OB结果呈弱阳性(±)或阴性(-),少数中等阳性(++)。而照射组大鼠精神反应、活动频率、进食饮水量仍无明显好转。
  2.大鼠直肠组织病理形态学特征:
  2.1大体病理:取4组大鼠直肠组织直接进行肉眼观察,发现空白组大鼠直肠组织黏膜颜色粉红,未见明显的充血、水肿、溃疡点;照射组大鼠直肠组织黏膜颜色暗红,充血,肿胀明显,可见较多的大小不等的溃疡;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大鼠直肠组织黏膜颜色鲜红,可见充血、水肿,可见散在的小面积溃疡点;葛根芩连汤加味组大鼠直肠组织黏膜颜色鲜红,轻度充血、水肿,血管模糊,可见少数愈合的溃疡斑点。
  2.2显微镜病理: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直肠黏膜组织变化情况,发现对照组大鼠直肠黏膜上皮未见明显水肿及炎性改变,腺体细胞未见损坏,其结构保持完整;模型组大鼠直肠黏膜上皮仍可见明显细胞水肿,腺体上皮细胞仍有大部分细胞处于严重受损状态,坏死脱落后导致腺体结构不完整,组织损伤病变特征明显。而西药组和中药组鼠直肠黏膜上皮未见明显的水肿,腺体细胞大部分修复,代谢增生活跃,结构基本完整,仅可见黏膜下组织轻度充血和少量炎细胞浸润现象。
  3.大鼠直肠组织中SOD活性水平:空白组、照射组、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葛根芩连汤加味组大鼠直肠组织中的SOD活性水平分别为(3.36±0.72)、(2.62±0.74)、(3.01±0.48)、(3.14±0.61)U/mg。与照射组(仅放射造模)相比,葛根芩连汤加味组、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SOD活性水平均有明显升高(t=6.322,4.315;P=0.011,0.023),说明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和葛根芩连汤加味均能有效的抑制放射性肠损伤时SOD活性的下降,而与空白组相比,葛根芩连汤加味组SOD活性水平无明显变化(t=24.315;P=0.85),说明经过了葛根芩连汤加味的治疗,对肠道组织有保护作用的SOD在局部肠道粘膜组织中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
  4.大鼠直肠组织中CAT活性水平:空白组、照射组、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葛根芩连汤加味组大鼠直肠组织中的CAT活性水平分别为(0.28±0.14)、(0.22±0.11)、(0.25±0.13)、(0.27±0.12)U/mg。与照射组(仅放射造模)相比,葛根芩连汤加味组、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CAT活性水平均有明显升高(t=4.315,8.271;P=0.012,0.046),说明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和葛根芩连汤加味均能有效的抑制放射性肠损伤时CAT活性的下降,而与空白组相比,葛根芩连汤加味组CAT活性水平无明显变化(t=13.774;P=0.73),说明经过了葛根芩连汤加味的治疗,对肠道组织有保护作用的CAT在局部肠道粘膜组织中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
  5.大鼠直肠组织中MDA含量:空白组、照射组、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葛根芩连汤加味组大鼠直肠组织中的MDA含量分别为(0.21±0.12)、(0.41±0.18)、(0.25±0.14)、(0.22±0.09)nmol/mg。与照射组(仅放射造模)相比,葛根芩连汤加味组、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组MDA含量均有明显降低(t=3.548,9.591;P=0.000,0.013),说明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和葛根芩连汤加味均能有效的抑制放射性肠损伤时MDA的产生,而与空白组相比,葛根芩连汤加味组MDA活性水平无明显变化(t=13.774;P=0.73),说明经过了葛根芩连汤加味的治疗,肠道组织损伤代表产物MDA在局部肠道粘膜组织中的产生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
  结论:
  1.葛根芩连汤加味及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模型大鼠均能起到了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作用;
  2.葛根芩连汤加味及蒙脱石散加地塞米松均能通过提高直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水平及降低直肠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发挥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