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研究
【6h】

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

(一)刘焕银、杨子建交通肇事案

(二)李丰义、关艳艳交通肇事案

二、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的争论

(一)我国交通肇事罪的规定

(二)我国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的司法解释

(三)对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的争论

1.肯定者的观点及评析

2.否定者的观点及其评析

三、共同过失犯罪理论

(一)理论界对共同过失犯罪的观点

1.共同过失犯罪肯定说

2.共同过失犯罪否定说

3.共同过失犯罪限定肯定说

(二)共同过失犯罪成立范围

四、交通肇事罪共犯及其认定

(一)交通肇事罪共犯存在的必要性

(二)交通肇事罪共犯的构成要件

1.交通肇事罪共犯主体

2.交通肇事罪共犯主观方面

3.交通肇事罪共犯客体

4.交通肇事罪共犯客观方面

五、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的立法完善

(一)完善共同犯罪理论

(二)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的评析

1.对《解释》第5条第2款的评析

2.对《解释》第7条评析

(三)增设交通肇事后逃逸罪

1.学者们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观点

2.国外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立法规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刑法理论界都是备受关注的。而我国刑法主流观点不承认存在交通肇事罪的共同过失犯罪问题,这与司法解释的规定产生一定的冲突。本文正是以这种矛盾冲突为点出发,引用两个交通肇事罪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引出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的争论,援引共同过失犯罪限定理论进行论证,从而整理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存在意义及其成立的范围。对最高院出台关于交通肇事共犯规定的《解释》,合理之处给与肯定,不合理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立法建议。希望将指使逃逸行为单独成罪,增设交通肇事后逃逸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