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对灰斑病抗病性丧失原因分析
【6h】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对灰斑病抗病性丧失原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大豆真菌病害---灰斑病概述

1.1.1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1.1.2 大豆灰斑病菌病原特点及培养条件

1.1.3 大豆灰斑病菌侵染和病害流行

1.2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分化现象

1.3 大豆灰斑病抗性评价体系

1.4 抗病资源筛选与鉴定

1.5 大豆灰斑病的控制措施

1.6 本试验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2013~2014大豆种植区灰斑病发生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大豆材料

2.1.2 调查时期

2.1.3 调查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大豆灰斑病的危害程度

2.2.2 大豆灰斑病发生区域

2.2.3 品种对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影响

2.3 讨论

第3章 大豆灰斑病菌消长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61份大豆灰斑病样本致病性分化

3.2.2 大豆灰斑病菌致病性表现

3.2.3 对不同类型品种致病性分化差异

3.3 讨论

3.3.1 病菌致病力分化

3.3.2 对各类型品种病菌致病性差异明显

第4章 大豆主要栽培品种抗病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调查评价标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保存的大豆灰斑病菌致病性

4.2.2 栽培品种对灰斑病菌不同致病类型的抗病性测定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危害、分布区域进行调查;在采集的样本范围内研究了病菌的致病性变异;分析了主要栽培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1、大豆灰斑病的发生危害、分布区域调查:通过2013~2014年的调查,明确了大豆灰斑病的发生与品种、菌源量、气侯条件有密切关系。不同熟期品种、不同类型品种病害的发生程度不同;不同气侯条件下病害发生程度不同;不同耕作栽培方式下病害发生程度不同。明确了大豆灰斑病在黑龙江省主要大豆产区的分布和危害。
  2、病菌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的东部地区测定55个菌株样本,其致病性分化有7种类型,即1、2、5、6、7、8、10;在黑龙江的中部地区测定30个菌株样本,其致病性分化有8种类型,即1、2、3、4、6、7、9、10;在黑龙江的北部地区测定32个菌株样本,其致病性分化有7种类型,即1、4、5、6、7、8、10;在黑龙江的西部地区测定32个菌株样本,其致病性分化有7种类型,即1、2、4、5、6、7、10号;在黑龙江的南部地区测定12个菌株样本,其致病性分化有5种类型,即1、4、6、7、10。
  3、品种抗病性丧失原因分析认为,强致病力菌株的出现和致病频率的上升。测定结果为对1号代表菌株,表现抗病品种有35份,占27.1%,表现中抗的品种有64份,占49.6%;对6号代表菌株,没有表现抗病品种,表现中抗的品种有41份,占31.8%;对7号代表菌株,表现抗病品种有14份,占10.9%,表现中抗的品种有55份,占42.6%;对10号代表菌株,没有表现抗病品种,表现中抗的品种有42份,占32.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