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理论的美学研究
【6h】

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理论的美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常州词派“比兴” “寄托”理论的溯源及产生背景

第一节 理论溯源

一、对《毛诗序》中“比兴”的继承

二、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比兴”

三、儒家“比德”说对常州词派“比兴” “寄托”理论的影响

四、唐代文人的词学理论对常州词派“比兴” “寄托”理论的影响

五、北宋词学理论

第二节 产生背景

一、文化背景

二、时代背景

第二章 常州词派“比兴” “寄托”理论要义及文学实践

第一节 理论要义

一、张惠言之“比兴”说

二、周济的“寄托”理论

三、中晚期常州词人对“比兴” “寄托”理论的延续与发展

第二节 “比兴” “寄托”理论与前人理论的比较研究

一、“比兴” “寄托”理论与孔子“比德说”的比较研究

二、“比兴” “寄托”理论与唐诗“兴寄说”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比兴” “寄托”理论在文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张惠言的词学理论在文学中的实践

二、周济词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实践

三、况周颐词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实践

第三章 常州词派“比兴” “寄托”理论的美学研究价值及其局限性

第一节 常州词派“比兴” “寄托”理论的美学研究价值

一、创作论方面

二、文体论方面

三、鉴赏论方面

四、政治教化方面

第二节 历史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常州词派是清代词坛上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对后世贡献最深的文学流派。其核心理论“比兴”“寄托”理论更是由历史积淀而成,顺应时代而生。无论是张惠言创派所标举的“比兴”理论,还是周济“寄托”理论对其更深层次的发展与构建,以及后人对该理论的继承与运用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不仅可以通过研究“比兴”“寄托”理论了解中国古代的审美趋势,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溯现代审美的根源,还能找到我们心灵深处对文学作品最真实的审美体验。本文梳理了“比兴”在文坛的发展与衍变,并从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理论的文化溯源与产生背景、理论要义及实践运用中阐述“比兴”“寄托”理论的美学研究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