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户时代广播媒体网络化互动问题研究
【6h】

用户时代广播媒体网络化互动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论文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方法

第一章 用户时代广播媒体的网络化与网络化互动

第一节 “互联网+广播”——广播媒体的网络化传播

一、从受众到用户——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

二、广播媒体的网络化必然

三、广播媒体的网络化进程

第二节 广播媒体网络化的核心接口——互动

一、广播的网络化为互动提供前提条件

二、广播媒体网络化互动的技术设计

三、广播媒体网络化互动的作用

四、网络化互动对传统广播媒体的影响

第二章 广播媒体网络化互动的问题呈现——基于互动内容的分析

第一节 补充:广播媒体主动推送内容的互动

一、节目互动内容精准度不够

二、网络化互动内容服务意识不强

第二节 颠覆:用户生成内容的互动

一、用户自制内容的不可控

二、媒体应用不够科学有效

第三章 广播媒体网络化互动的问题呈现——基于互动形式的分析

第一节 广播网站、社交媒体:广播网络化互动形式的补充

一、广播网站互动建设表层化

二、社交媒体补充效果不足

第二节 网络电台:广播网络化互动形式的颠覆

一、网络电台互动建设问题凸显

二、传统广播与网络电台的对峙

第四章 广播媒体网络化互动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节 “用户时代”——培养逆向的网络化互动传播模式

一、从“内容为王”到“用户为王”

二、“让用户制造”的理念推广

第二节 “多方共赢”——确立网络化互动的传播宗旨

一、保证广播媒体传播功能的主体地位

二、开放办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第三节 “三位一体”——探索广播媒体网络化互动的创新形式

一、互动+整合,全面升级网络化互动手段

二、互动+服务,建立社区化深度互动群体

三、互动+市场,合力形成粉丝经济引发的品牌效应

第四节 “以人为本”——建设广播媒体互动性、学习型媒体团队

一、提升主持人应变能力和“把关人”意识

二、加强网络媒体研发人员对互动产品的严格管控

第五节 “居安思危”——建立广播媒体网络化互动的风险预判

一、确保网络互动平台的可控性

二、紧跟网络媒体发展的时新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全面普及,电视、报纸、广播等以传播信息为第一要务的大众媒体也紧跟时代的要求与互联网络不断融合发展。其中,作为典型的大众媒体的代表,广播媒体为了适应听众的收听需求、收听方式的转变,正在结合新型网络平台不断进行互动升级改进和尝试。从开设广播网络网站、广播APP,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互动,再到后期的微电台、“网络用户自制”等多种网络平台研发的新型互动形式的改革,以用户体验、用户支配、用户满足为传播诉求,高度满足了受众不间断信息互动需求。
  然而在这其中,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类型的网络互动手段在一次次的媒体融合和实践中,或得到了听众的认可发挥了其互动的价值,或在人们的信息传播应用中逐渐被实践所淘汰。时至今日,广播媒体能否成功嫁接互联网,能否发现广播媒体网络互动过程中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互动问题,并且能否以互动为端口实现广播媒体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互动成为了当下众多学者与业界人士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希望以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广播媒体网络互动中基于对内容和形式的两种互动层面的梳理,尝试探讨在高速发展的“用户时代”与“多屏时代”下,传统广播媒体对互动过程中互动信息有效缺失、互动平台优势难以实现等网络化互动问题的深入剖析,力争能够利用高效互动手段提高互动品质、增加信息反馈、建立情感链接,着重从网络化互动传播视角对传统广播媒体的互动升级提出几点建议和理性思考。

著录项

  • 作者

    刘夏;

  •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黑龙江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萍;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大众传播;
  • 关键词

    广播媒体; 网络化; 互动传播;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