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伦春歌谣及其民俗文化研究
【6h】

鄂伦春歌谣及其民俗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鄂伦春劳动歌谣及其民俗文化

一、鄂伦春劳动歌谣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二、鄂伦春劳动歌谣中的民俗符号解读

(一)狩猎歌中的民俗符号解读

(二)采集歌中的民俗符号解读

三、鄂伦春劳动歌谣的社会功能

(一)缓解疲劳,提高劳动效率

(二)传授知识,总结经验

(三)原始生态平衡观念的传承

第二章 鄂伦春生活歌谣及其民俗文化

一、鄂伦春生活歌谣的内涵与特征

二、鄂伦春生活歌谣中的民俗文化

(一)劝世歌与朴素的生活观

(二)生活苦歌与大众的政治伦理观

(三)生活情趣歌与民众的生活智慧

三、鄂伦春生活歌谣中的社会功能

(一)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

(二)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三)品德教育的教材

第三章 鄂伦春仪式歌谣及其民俗文化

一、鄂伦春仪式歌谣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二、鄂伦春仪式歌谣中的多元民俗化

(一)诀术歌中的语言文化

(二)祭典歌中的原始崇拜

(三)婚嫁歌中的文化接触与融合

三、鄂伦春仪式歌谣的艺术特色

(一)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

(二)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间歌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韵文样式,从篇幅方面来看是短小精悍的;从结构上看是高度集中的;从语言特点上看是富有音乐性的;从情感上看是抒情的。它通过描述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来传达劳动人民的心声,将所要表达的精神活动浓缩成口头的文学形式。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歌谣的生命力极强。它的研究和发展对我国本土文化艺术,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鄂伦春歌谣是鄂伦春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鄂伦春祖先在创造了语言的基础上,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创作了歌谣。原始的歌谣同鄂伦春人民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欣喜、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歌谣也就成为了鄂伦春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鄂伦春历史的不断发展、阶级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鄂伦春民间歌谣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它的社会作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鄂伦春歌谣具有调节劳动、交流经验、表达爱意、裁决是非、娱乐大众等多种社会作用。
  本篇文章按1980年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中提出的歌谣分类法分类,从鄂伦春歌谣内容出发,选出最具有特点的三类歌谣进行研究。首章是研究鄂伦春劳动歌谣中的民俗文化,将劳动歌谣按劳动特点分为狩猎歌和采集歌两个部分,通过对鄂伦春早期代表歌谣分析入手,集中讨论鄂伦春人民的劳动生产民俗并探究其社会功能价值;第二章是研究鄂伦春生活歌谣中的民俗文化,将生活歌谣按题材分为劝世歌、生活苦歌和生活情趣歌三个部分,通过分析歌谣中展示出的生活民俗来探究其鄂伦春生活歌谣的社会功能。第三章是研究鄂伦春仪式歌谣的民俗文化,将仪式歌谣按类型分为诀术歌、祭典歌和婚嫁歌三个部分,通过对典型仪式歌谣所呈现的文化信仰进行研究解读歌谣本身的艺术特征。之所以选取这三类歌谣研究,是因为这三类歌谣极具代表性,它们呈现出鄂伦春日常生活的民俗习惯,是鄂伦春人生活最真实的呈现,同时也是了解鄂伦春民族性格特征和生活状况必不可少的材料。

著录项

  • 作者

    孙云天;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学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崇林;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民族音乐研究;
  • 关键词

    民间歌谣; 民俗文化; 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