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研究
【6h】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耻感文化及其历史源考

2.1 耻感文化的界定

2.1.1 耻感文化的概念

2.1.2 耻感文化的结构

2.1.3 耻感文化的特征

2.2 耻感文化的功能及原则

2.2.1 耻感文化的功能

2.2.2 耻感文化的原则

2.3 耻感文化溯源

2.3.1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2.3.2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历史特点

2.3.3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当代价值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内容及意义

3.1 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点

3.1.1 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内涵

3.1.2 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特点

3.2 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包含的内容

3.2.1 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3.2.2 加强高校物质文化建设

3.2.3 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

3.2.4 加强高校行为文化建设

3.3 重塑大学生耻感文化的意义

3.3.1 强化耻感意识 建构道德底线

3.3.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3.3.3 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3.3.4 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

3.3.5 为学校德育提供有效的形式

3.3.6 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营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道德状况检视

4.1.1 新时期的历史特殊性

4.1.2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道德现状

4.2 高校大学生耻感意识实证调查

4.2.1 问卷设计、发放及数据统计情况

4.2.2 高校大学生耻感意识总体状况

4.2.3 高校大学生耻感意识缺失原因

4.3 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4.3.1 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现状

4.3.2 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4.3.3 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及路径分析

5.1 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

5.1.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5.1.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特征

5.1.3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

5.2 新时期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5.2.1 重塑高校精神文化家园

5.2.2 美化高校物质文化环境

5.2.3 开展弘扬耻感文化的校园活动

5.2.4 建立促进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制度和组织体系

5.2.5 建立大学生耻感文化的良性运作机制

5.3 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评价

5.3.1 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评价功能

5.3.2 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评价原则

5.3.3 高校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耻感意识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群体道德风尚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具有深厚的道德和伦理价值,在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耻感文化的重建,能够弥补社会群体耻感意识的缺失,化解当前道德教育的困境,对于塑造国民精神,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
  本文主要研究新时期我国大学生耻感文化现状及其建构等问题。首先,对耻感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其历史发展等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加强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其次,在对大学生耻感意识水平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新时期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在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中应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耻感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及评价体系
  。本文的研究,对于加强大学生耻感意识的培育,促进大学生道德自律及德行养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