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
【6h】

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重视和加强德育是全球教育和发展的共同话题

1.1.2 德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之义

1.1.3 高职人才供给与需求出现瓶颈直接拷问着高职德育

1.1.4 高职德育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德育任务异常严峻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德育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2.1 德育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主义关于德育的理论

2.1.2 中国共产党关于德育的理论

2.1.3 主体性德育教育理论

2.1.4 系统论理论

2.2 德育体系的相关概念

2.2.1 德育

2.2.2 德育体系

2.2.3 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特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形成历程与分析

3.1 德育体系的历史考察

3.1.1 德育得以正位阶段

3.1.2 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的理念确立阶段

3.1.3 德育体系理论与实践模式形成阶段

3.1.4 德育体系全面推进阶段

3.2 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德育体系缺乏整体性

3.2.2 德育体系缺少层次性

3.2.3 德育体系缺乏针对性

3.2.4 德育体系缺乏外延性

3.3 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高职德育理念模糊化

3.3.2 高职院校德育边缘化

3.3.3 社会道德环境失范化

3.3.4 高职德育资源非合化

3.3.5 德育主体因素他律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整合创新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目标与基本原则

4.1 整合创新高职德育体系的目标

4.1.1 适应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4.1.2 基本覆盖高职德育教育的全部阶段

4.1.3 体现我国高职德育教育的特点

4.1.4 整体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模式

4.2 整合创新高职德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4.2.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职德育

4.2.2 坚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4.2.3 坚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4.2.4 坚持高职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原则

4.2.5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的主要内容

5.1 德育目标体系的整合

5.1.1 高职德育总体目标与分项目标的定位

5.1.2 高职年级德育目标的分解

5.1.3 高职德育入口与出口目标的畅通

5.1.4 学校德育目标与企业德育目标、家庭德育目标的协同

5.2 德育内容体系的整合

5.2.1 实行德育五要素的分层式施教

5.2.2 开展价值观义利观与经济伦理教育

5.2.3 强化基础道德教育和底线道德教育

5.2.4 贯穿实施职业素质及就业创业教育

5.3 德育途径体系的整合

5.3.1 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5.3.2 加强高职各专业学科的德育渗透

5.3.3 营造五育人高职德育工作格局

5.3.4 统合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网络高职德育资源

5.4 德育方法体系的整合

5.4.1 从灌输式一维方法走向对话式多维方法

5.4.2 从封闭型教育转变为开放型教育

5.4.3 实现高职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结合

5.4.4 探索知识本位教学法向项目化教学法的转变

5.5 德育管理体系的整合

5.5.1 理顺与健全高职德育领导体制

5.5.2 稳定提高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

5.5.3 建立完善德育规章制度与德育工作网络

5.5.4 创建五级监督体系

5.6 德育评价体系的整合

5.6.1 组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5.6.2 丰富立体化的评价内容

5.6.3 拓展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的实施机制

6.1 建立全员化德育体系管理机制

6.1.1 建立责权分制的德育管理机制

6.1.2 建立规范化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6.1.3 建立多元德育经费保障体系

6.1.4 创新高职德育科研管理模式

6.2 建立具有合力效应的德育体系协调机制

6.2.1 加强学校企业家庭的德育合力建设

6.2.2 加强德育阵地的合力建设

6.2.3 强化德育施教主体的合力作用

6.2.4 创新德育载体的合力交互

6.3 建立五育人德育体系工作机制

6.3.1 教书育人体系化

6.3.2 管理育人规范化

6.3.3 服务育人人性化

6.3.4 生产育人特色化

6.3.5 环境育人主题化

6.4 建立德育体系自律机制

6.4.1 建立学生德育自律组织强化主体意识

6.4.2 依托党团组织形成个性教育与培养的良好氛围

6.4.3 利用社团活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教育

6.4.4 建立自我管理与评价的德育成长档案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所必须正确回答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要实现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德育工作。而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质量取决于系统各个要素作用的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术与职业技能,但高职毕业生存在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道德观念薄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缺失,加大了高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职业道德风险。而现今一些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德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德育工作低效运行,德育陷入瓶颈与困境,直接拷问着现行的高职院校德育。因此,随着人们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化,对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汲取国内外关于德育体系研究的理论成果,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实际情况,对高职院校德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了解决高职院校德育困境问题的可行性路径。
  第一部分,系统阐述了德育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德育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德育的理论、主体性德育教育理论以及系统论理论。对学校德育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为深入课题研究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第二部分,梳理了德育体系的发展历程,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高职德育体系缺乏整体性、层次性、针对性、处延性;深入分析现阶段高职德育体系存在问题,将其原因归结为“五化”,即德育理论的“模糊化”、德育“边缘化”、社会道德环境“失范化”、德育资源“非合化”、德育主体因素“他律化”。对这些德育体系制约因素的分析,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整合创新提供了依据。
  第三部分,对整合与创新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目标、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整合创新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目标,要适应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基本覆盖高职德育教育的全部阶段,体现我国高职德育教育的特点,整体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创新高职德育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坚持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坚持高职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第四部分,论述了高职德育体系整合创新的主要内容。一是整合德育目标体系,要定位总体目标与分项目标,分解年级德育目标,畅通“入口”与“出口”目标,协同学校、企业、家庭德育目标;二是整合德育内容体系,要实行德育“五要素”的分层式施教,开展价值观、义利观与经济伦理教育,强化基础道德、底线道德教育,贯穿实施职业素质、就业及创业教育;三是整合德育途径体系,要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高职各专业学科的德育渗透,营造“五育人”高职德育工作格局,统合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网络高职德育资源;四是整合德育方法体系,要从灌输式一维方法走向对话式多维方法,从封闭型教育转变为开放型教育,实现高职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结合,探索知识本位教学法向项目教学法的转变;五是整合德育管理体系,要理顺、健全高职德育领导体制,稳定提高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工作队伍,建立完善德育规章制度与德育工作网络,创建“五级监督”体系;六是整合德育评价体系,要组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丰富立体化的评价内容,拓展多样化的德育评价形式。
  第五部分,阐述高职德育体系整合的实施机制。一是建立全员化高职德育体系管理机制,包括建立责权分制的德育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元德育经费保障体系、创新高职德育科研管理模式;二是建立具有合力效应的高职德育体系协调机制,包括加强学校、企业、家庭德育合力建设,加强德育阵地的合力建设,强化德育施教主体的合力作用,创新德育载体的合力交互;三是建立“五育人”高职德育体系工作机制,包括教书育人体系化,管理育人规范化,服务育人人性化,生产育人特色化,环境育人主题化;四是建立高职德育体系自律机制,包括建立学生德育自律组织强化主体意识,依托党团组织形成个性教育与培养的良好氛围,利用社团活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教育,建立自我管理与评价的德育成长档案。
  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目的是针对高职德育教育瓶颈,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高职院校德育体系实施的方法措施,构建起了一个全过程、全功能、全方位、全员化、主体化的高职德育实施体系,最终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