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潜流人工湿地预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效能与影响因素研究
【6h】

潜流人工湿地预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效能与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潜流人工湿地预处理微污染饮用水源效能与影响因素研究

STUDY ON PERFORMANCE AND AFFECT FACTORS OF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LIGHT-POLLUTED RAW WATER PRETREATMENT

摘要

Abstract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自然湿地

1.3 人工湿地

1.4 课题研究背景

第2章 试验方案与方法

2.1 试验方案

第3章 潜流人工湿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分析

3.1 浊度

3.2 COD

3.3 氮

3.4 总磷

3.5 其他污染物

3.6 人工湿地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因素

4.1 pH值的影响

4.2 DO 的影响

4.3 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

4.4 潜流人工湿地系统不同高程污染物变化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工湿地预处理系统经济分析

5.1 人工湿地预处理系统成本分析

5.2 人工湿地预处理系统成本实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课题利用自然水体及生物生态系统的特点,采用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对微污染饮用水源进行预处理,以达到降低处理成本、简化运行管理的目的。共研究和分析了两种类型的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上下折流潜流人工湿地)对黄河微污染水源水中的COD、总氮、氨氮、硝态氮及总磷等主要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试验系统从2006年5月初开始运行,至同年11月末结束,每月取样化验5~8次。待两套试验系统运行稳定后,对COD、总氮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通过对黄河济南段的水源水的试验表明,在流量为2m3/d的条件下两块潜流湿地对COD的去除率均可达到40%~60%;湿地系统中TN去除率可达50%~70%,水平流和上下折流湿地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和59%;NH4+-N的平均去除率为48%和56%;TP的去除率分别为50%和52%。而且试验表明上下折流潜流人工湿地对 COD等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要好于水平流潜流人工湿地。
  对潜流人工湿地的多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发现水力负荷以及湿地系统内不同高程的水深对COD、TN、NH4+-N等污染物的去除存在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有机污染物在湿地中的去除是填料、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硝化/反硝化作用是人工湿地脱氮的主要方式;人工湿地的除磷作用主要依靠填料的物理化学作用来实现。
  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成果的基础上,技术经济分析表明。人工湿地系统与常规微污染饮用水源的预处理工艺相比,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少、运行稳定、技术管理要求低等特点,在微污染饮用水源的预处理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