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6h】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RESEARCH ON URBAN AND RURAL MASTER PLANNING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Contents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与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概况及文献综述

1.3 关于本文的研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篇章结构框图

第2章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理论解读

2.1 环境与城乡总体规划

2.1.1 环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1.2 环境与城乡总体规划的关系

2.2 战略环境评价概述

2.2.1 相关概念解析

2.2.2 SEA演变与发展

2.2.3 基本原则与特征

2.2.4 类型及基本原理

2.2.5 SEA实践经验总结

2.2.6 发展机遇与挑战

2.3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环境经济学理论

2.3.3 循环经济理论

2.3.4 战略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的构建

3.1 评价因素的确定

3.1.1 评价的内在要求

3.1.2 评价因素的选择

3.2 评价区域的确定

3.2.1 评价层次的划分

3.2.2 评价系统的建立

3.3 评价过程的实现

3.3.1 基础资料的分析

3.3.2 规划战略的筛选

3.3.3 规划政策的分析

3.3.4 规划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3.3.5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3.6 替代方案的选择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4 评价结果的总结

3.4.1 SEA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3.4.2 SEA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3.4.3 SEA报告书的编制内容

3.5 评价框架的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

4.1 技术的应用

4.1.1 3S技术概念解析

4.1.2 3S技术应用概况

4.1.3 SEA-ITS技术实践应用

4.2 方法体系的建立

4.2.1 方法应用的概况

4.2.2 方法选择的原则

4.2.3 评价阶段方法的应用

4.2.4 主要技术方法的应用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

4.3.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3.2 指标体系层次及基准

4.3.3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4.4 技术方法的实现

4.4.1 实现的目标

4.4.2 满足的条件

4.4.3 受到的限制

4.4.4 实现的可行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制度保障体系

5.1 多元参与制度

5.1.1 公众参与制度的保障

5.1.2 公众参与阶段与方法

5.1.3 公众参与机构与组织

5.2 委员会制度

5.2.1 委员会机构设置

5.2.2 运作经验与展望

5.3 监督与协调制度

5.3.1 建立的必要性

5.3.2 评价前的监督与协调

5.3.3 相关机构之间的监督与协调

5.3.4 社会舆论与媒体的监督与协调

5.4 法律制度

5.4.1 现行的法律制度概述

5.4.2 建立信息共享与宣传机制

5.4.3 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5.4.4 完善评价与审批机构机制

5.5 实施保障制度

5.5.1 实施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5.5.2 实施保障体系的相互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庆高新区主体区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实例研究

6.1 实例概述

6.1.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6.1.2 区域环境质量状况

6.1.3 评价定位

6.2 评价概况

6.2.1 项目缘起

6.2.2 评价范围

6.2.3 评价思路

6.2.4 评价目标

6.3 评价关键点的应用

6.3.1 编制框架的建立

6.3.2 参与组织网络化

6.3.3 公众参与制度

6.3.4 技术方法的应用

6.3.5 指标体系建立

6.3.6 评价结果总结

6.3.7 技术方法的充实

6.4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城乡总体规划是指导城乡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乡建设、城乡管理的基本依据,对规范城乡土地开发活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21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体系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等均对我国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城乡总体规划应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城乡生态和空间为支撑,以完善城乡发展制度为根本保障。城乡总体规划的制定过程引入战略环境评价,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提供技术支持、运行框架和长远效益,推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而进行的,一般实行的是事后评价,因此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只能补救小范围的环境损害,无法从决策源头上保护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环境评价阶段推进规划环评,因此,对城乡总体规划进行战略环境评价是时势所趋。
  论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理论,从环境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及在规划方面的应用入手,提出了战略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理论,即研究战略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复合系统,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也同样具有耗散结构特征,并且把综合集成方法作为其研究方法之一。
  论文以城乡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通过对城乡总体规划的内容即把握宏观的城乡建设总的发展方向,研究城乡土地利用及布局等的分析,它的宏观定位为建构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奠定了基础。战略环境评价有着完整的一套应用程序,在各种及各行规划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把战略环境评价应用于城乡总体规划政策制定、战略的选择、规划的编制及实施,并通过系统的评价因素的确定及评价过程的建立,构建完整的适用于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
  任何战略的实施都需要一定技术方法的支撑,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也不例外。论文从研究国外较完备的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入手,通过对我国自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来逐渐形成的比较系统的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包括应用战略环境评价常用的技术方法,同时提出城乡总体规划分阶段应用的技术与方法,并进行了主要的技术方法应用与示范。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进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进展,使其更广泛地应用规划各个领域。
  战略环境评价的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论文通过对多元参与制度、委员会制度、社会监督协调机制、决策保障机制、法律制度、实施保障制度等对战略环境评价过程与结果的保障研究,使得战略环境评价结果更具有可靠性、透明性及可操作性。
  实例研究是检验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重要手段,论文通过对大庆高新区主体区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验证了研究的结构框架构建的合理性,技术方法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的科学性,指出了其具有的代表性及实践意义。
  总之,通过对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初步建构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结构框架,并且在技术与方法体系及制度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