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融中介机构声誉与IPO前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研究
【6h】

金融中介机构声誉与IPO前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金融中介机构声誉与IPO前盈余管理关 系实证研究

A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REPUTATION AND PRE-IPO EARNINGS MANAGEMENT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回顾

1.4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及研究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

2.3 金融中介机构对IPO公司作用相关理论

2.4 中介声誉与拟上市公司因果关系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盈余管理假设

3.2 金融中介机构声誉假设

3.3 金融中介机构声誉的衡量

3.4 盈余管理的衡量

3.5 盈余管理与中介机构声誉回归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

4.2 描述性统计

4.3 多元回归分析中介机构声誉对盈余管理影响

4.4 创业板市场表现及改进建议

4.5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自上世纪末开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操纵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无论是上市前盈余管理还是上市后盈余管理,都起到了美化财务报表的作用,这无疑给外部投资者甄别有价值公司增添了困难,加大了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等恶果。如何限制公司盈余管理操纵成为实业界跟学术界的重要课题。而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存在着一支协助它们上市的金融中介机构,主要包括风险投资机构、主承销商和会计师事务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的不断成熟与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在参与公司上市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自身经营利益及所起到的中介作用对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协助企业上市中,金融中介机构有没有发挥它们尽职调查的义务,有没有起到认证作用,有没有起到监督以抑制公司盈余管理操纵向外部投资者提供公正、中立的价值信号作用。这方面研究还鲜有著述。
  本文基于金融中介机构在协助公司上市过程中的特殊地位研究它们对公司上市前盈余管理操纵有何影响,以中国创业板市场2009年10月31日开板至2011年9月16日为止上市的264家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义中介机构声誉来反映它们自身综合实力,同时选择修正 jones模型、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模型对比测算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考察了金融中介机构在参与IPO过程中在限制公司上市前盈余管理是否有显著的作用。尤其我们检验了上市前的盈余管理行为与主承销商、风险投资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是否呈负相关关系。结果发现:风险资本的参与并没有降低公司盈余管理,而且有声誉的风险资本和有声誉的主承销商均有鼓励公司盈余管理之嫌,而它们的联合作用更是加强了盈余管理水平,而有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则起到了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由此我们得出在我国创业板市场刚刚成立,发行、退市制度等还不健全,风险资本及主承销商还是敢于寻找机会铤而走险与公司勾结获得短期利益而并没有体现中介机构独立性身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