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深圳市办公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6h】

深圳市办公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环境背景

1.1.3 类型限定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深圳市办公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基础研究

2.1 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的特征分析

2.1.1 独立的场地环境

2.1.2 丰富的建筑形式

2.1.3 大进深的办公空间

2.2 深圳市节能建筑概述

2.2.1 深圳市节能建筑发展阶段

2.2.2 深圳市办公建筑环境特征分析

2.3 深圳办公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因素构成

2.3.1 场地气候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2.3.2 区域气候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2.3.3 人体舒适度需求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2.4 深圳市办公建筑节能设计问题

2.4.1 高密度环境条件下的室外环境问题

2.4.2 城市热岛效应条件下的建筑形式问题

2.4.3 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室内环境问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圳市办公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要素解析

3.1 设计要素选取原则与层面

3.1.1 设计要素选取原则

3.1.2 设计要素选取层面

3.2 建筑室外环境设计要素

3.2.1 建筑布局

3.2.2 建筑景观

3.3 建筑单体设计要素

3.3.1 建筑形体

3.3.2 建筑表皮

3.3.3 建筑遮阳

3.4 室内环境设计要素

3.4.1 绿意盎然的室内空间

3.4.2 自然理想的风环境

3.4.3 舒适柔和的光环境

3.4.4 宁静宜居的声环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圳市办公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提炼

4.1 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的指导原则

4.1.1 场地气候与室外环境的协同性原则

4.1.2 建筑单体对区域气候的适应性原则

4.1.3 自然环境对室内环境的介入性原则

4.2 室外环境与场地气候的相互调节

4.2.1 塑造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建筑布局

4.2.2 营造与自然气候相和谐的场地景观

4.3 建筑单体对区域气候的整体适应

4.3.1 创造自然生态的建筑形体

4.3.2 选择生态隔热的建筑表皮

4.3.3 增加灵活多变的遮阳系统

4.4 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的相互融合

4.4.1 引入绿色植被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4.4.2 巧借自然风环境降低室内能耗

4.4.3 导入自然光环境降低室内能耗

4.5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在不断扩张,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资源减少、可再生能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减少城市能耗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办公建筑作为城市中建设量最大的公共建筑,其节能设计的研究尤显重要。
  目前,办公建筑大多为依靠技术设备的主动式节能设计,每年消耗大量能源。而被动式节能则立足于建筑自身对环境的适应和调控能力,通过各种自然的方式使建筑物与其环境之间形成自循环的系统,以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发展途径和研究领域。
  深圳的建筑节能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从最初以理论为主的萌芽阶段,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施阶段,目前已进入到以全生命周期内综合性节能为主旨的新阶段。深圳办公建筑本身具有独立的场地环境、丰富的建筑形式、大进深的办公空间等特征。其节能设计受到深圳市的湿热城市气候、城市热岛效应和高密度城市环境影响。同时,区域气候、场地微气候、人体舒适需求又对办公建筑的外部景观、建筑形式及室内环境的产生深层影响。深圳市办公建筑存在的主要节能问题,也与从宏观到微观的城市环境息息相关。
  针对以上特点,深圳办公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要素的选取,主要分为室外环境、建筑单体、室内环境三个层面,包括建筑环境规划设计要素——建筑布局与景观,建筑形式设计要素——建筑的形体、表皮以及遮阳,以及室内环境设计要素——室内热、风、光、声环境。
  通过对设计要素的分析,提出了建筑环境的协同性、建筑立面的互适性、室内环境的介入性作为办公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的指导原则。办公建筑节能设计是多种因素、多种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地域气候、城市环境、建筑类型等具体特征的深化研究,提出深圳办公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的营造策略,体现在室外环境与场地气候的相互调节、建筑单体对区域气候的整体适应、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的相互融合等三个层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