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浊度净水厂运行现状分析与建议
【6h】

低浊度净水厂运行现状分析与建议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低浊度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课题研究思路

第2章 实验方法及主要仪器

2.1 实验方法及检测项目

2.2 实验主要仪器

第3章 黄河下游低浊度净水厂调研

3.1 调研概况及水厂简介

3.2 调研结果及数据分析

3.3 调研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连续性装置调试运行

4.1 连续性装置原水配制及药剂

4.2 混凝搅拌实验

4.3 连续性装置启动及运行模式探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低浊度净水厂现状分析及改进方案

5.1 水厂简介

5.2 水厂现状分析及改进建议

5.3 改进前后水厂效益对比

5.4 水厂工艺改造的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低浊期强化混凝工艺研究

6.1 生产废水水量及水质分析

6.2 强化混凝实验设计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6.4 生产废水回流经济性分析

6.5存在的问题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低浊水作为净水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水质,使得原有的常规处理方法很难满足后续处理工艺对进水水质的要求,因此本课题旨在对目前低浊度净水厂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对低浊度水厂的运行管理提出颇具成效的改进建议。
  低浊水难以处理的主要原因是混凝效果差,解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强化混凝效果,另一种就是增加后续工艺消除混凝效果差的影响。在处理低浊水的方法中,混凝剂及助凝剂优选、载体絮凝技术、生产废水回流属于第一种方法的范畴;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膜法、气浮工艺属于第二种方法的范畴。
  面对低浊水处理难题及水质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低浊度水厂或采用了新型水处理工艺或对原有工艺进行改造,为了了解工艺的应用及运行现状,本课题开展了对黄河下游净水厂的面上调研。
  调研的水厂中,只有QH水厂采用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工艺通过回流高浓度污泥强化低浊水混凝效果,降低了投药量,减少了排泥水量;其他水厂均采用常规混凝沉淀工艺,排泥水直接排放,
  在实验室通过模拟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搭建了连续性装置并进行了调试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连续性装置适合采用固定排泥水回流量,调整投药量的运行模式;回流排泥水降低投药量,可以降低沉后水浊度,从而表明了常规处理工艺中,回流排泥水强化低浊水处理是可行的,但是由于人工配水评价指标单一,因此为了评价回流后对水质的影响需要在水厂搭建连续性装置。同时,为了了解水厂确定排泥水量的方法,并分析水厂生产废水的水质特点,课题选取了南方的SK低浊度水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
  SK水厂一年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处于低浊期,对水厂的设计及运行资料进行了整理核对,对水厂的运行现状进行了评价与改进,并对水厂排泥水、滤池反冲洗水和生产废水(二者混合水)回流对混凝效果的强化作用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表明,三者对混凝效果均具有强化作用,强化作用程度顺序为排泥水>生产废水>滤池反冲洗水,回流后节水效益顺序为生产废水>滤池反冲洗水>排泥水,为了充分发挥回流强化混凝的节药省水双重目的,推荐生产废水回流作为强化混凝的工艺选择,以投药量为20mg/L,回流比为2%作为最佳运行条件,氨氮去除率达75%,CODMn去除率达33%,沉后水余铝低于0.08mg/L,水中铁、锰浓度均未增加,工艺实施后可以使水厂产生年费用减少37.86万元的巨大效益,同时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