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龙珠软膏换药治疗痔瘘术后120例临床研究
【6h】

龙珠软膏换药治疗痔瘘术后120例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郑重声明

前言

1临床资料

2治疗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中药外用促进肛肠病手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将龙珠软膏和湿润烧伤膏用于痔瘘术后换药,观察两组药膏用于肛瘘切开或切开挂线术、肛裂侧切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血栓外痔剥离术后的创面愈合情况。对比两者对创面换药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湖北省中医院200例痔瘘术后病人的创面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120例使用龙珠软膏换药,80例使用湿润烧伤膏换药(以下简称为龙珠膏组和湿润膏组)。龙珠膏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19~76岁,其中肛瘘切开或切开挂线术后29例、肛裂侧切术后31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43例、血栓外痔剥离术后17例,平均年龄47±8.42岁;湿润膏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其中肛瘘切开或切开挂线术后21例、肛裂侧切术后21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29例、血栓外痔剥离术后9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5±7.64岁。两组患者的病程均在1月~50年。以上两组资料均不包含贫血、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核病及年老无法耐受手术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种及手术方式大致相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手术采用骶管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低位肛瘘行切开术,高位肛瘘行切开挂线术;肛裂行肛裂侧切术;血栓外痔行血栓剥离术。 术后第二天开始换药。换药前用(1:5000)PP粉温水或温生理盐水坐浴20分钟,再用无菌盐水清洗创面,最后将龙珠膏或湿润膏涂抹在适当大小无菌纱条上并贴覆于创面,以无菌纱布敷盖,胶布固定。两组换药1次/d。两组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3~7d。用药期间不合并使用其它外用药。用药后第3、7、11、15d各观察、记录1次。观察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创面水肿;疼痛程度;肉芽生长等指标。以上观察指标,均按程度轻重参考评分标准评分。分析两组药膏在肛瘘切开或切开挂线术、肛裂侧切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血栓外痔剥离术后对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比较两者对创面换药的临床疗效及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比较两组药物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并作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比较: 龙珠膏组:痊愈70例(58.33%);显效23例(19.17%);有效12例(10%);无效15例(12.5%),总有效率为87.5%。湿润膏组:痊愈40例(50%);显效12例(15%);有效6例(7.5%);无效22例(27.5%),总有效率为72.5%。龙珠膏组与湿润膏组用药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伤口在观察期间未完全愈合,后经继续用药愈合。经统计学Ridit分析,龙珠膏组与湿润膏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u=2.34,p<0.05)。 两组药物促进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龙珠膏组创面愈合时间为,肛瘘切开或切开挂线术15~24d、肛裂侧切术11~18d、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2~19d、血栓外痔剥离术4~9d。湿润膏组创面愈合时间为,肛瘘切开或切开挂线术17~27d、肛裂侧切术13~22d、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4~23d、血栓外痔剥离术7~10d。 龙珠软膏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最长19.8d,最短9.5d;湿润烧伤膏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最长23.8d,最短13.8d。龙珠软膏组比湿润烧伤膏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4d左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经统计学u检验,龙珠膏组与湿润膏组两种药物对促进创面愈合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u=-5.68,p<0.05)。 两组药物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龙珠膏组,疗前症状积分6.46±4.22,治疗后症状积分2.24±0.73;湿润膏组,疗前症状积分6.34±4.11,治疗后症状积分2.23±0.71。经u检验,每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痔瘘术后使用龙珠软膏对于促进创面的愈合比湿润烧伤膏效果好;痔瘘术后创面采用龙珠软膏换药比湿润烧伤膏换药时间短愈合快;痔瘘术后使用龙珠软膏和湿润烧伤膏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都显著。我们在换药期间注意到,上述药物促进痔瘘术后创面愈合要达到理想效果,必须注意以下问题:①创面分泌物少或无才可用两药。中医理论认为腐脱才能生新,在腐肉脱尽的情况使用效果才好,反之生肌作用不显。②创面涂药宜薄,将药膏少许匀涂在纱布上;换药时涂药的纱条或小药棉一定要紧贴创面,其中间不能留有间隙。③创面恢复后期,伤口逐渐缩小变窄,上皮生长过快卷曲使药纱布难于贴附于创面时,可用小药棉嵌入其基底部防止桥型愈合。 综上所述的两种药物对比,我们认为龙珠软膏用于痔瘘术后创面换药比湿润烧伤膏效果好、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