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6h】

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诊疗标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研究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肾阳虚型、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寻找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独特有效、适宜推广的方法。 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来源于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 2符合慢性肾炎诊断标准者。 3病情分级属慢性肾炎轻度、中度、重度,血肌酐≤442μmol/L者。 4中医辨证属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者。 5年龄在18-65岁之间。病例排除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 2经检查证实由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肾损害等继发性因素所致者。 3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4血肌酐>442μmol/L者。 所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其中肾阳虚型14例、肾阴虚型16例;治疗组30例,其中肾阳虚型15例、肾阴虚型15例。两组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慢性肾炎轻重分级、中医证型分布、主要症状分布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优质限量蛋白饮食;有高血压、水肿、感染、电解质紊乱者,给予相应降压、利尿、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保肾膏调制成五分硬币大小敷贴于双肾俞、命门、神阙、双复溜穴,每次敷贴4-6小时,每10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尿常规、肾功能、血脂等疗效性指标变化及血常规、粪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变化,并填写临床观察表。所有数据均运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1.5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分析。P<0.05为有显著差异;P>0.05为无显著差异。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均参照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而制定。 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效果更好。 2治疗组治疗轻、中、重度慢性肾炎的有效率分别为75%、88.9%、80%;对照组治疗轻、中、重度慢性肾炎的有效率分别为66.7%、50%、20%,治疗组对中、重度慢性肾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治疗中、重度慢性肾炎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3治疗组对肾阳虚型慢性肾炎的有效率为80%,对照组对肾阳虚型慢性肾炎的有效率为4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对肾阳虚型慢性肾炎疗效优于对照组。 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5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计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计数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6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肾功能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7治疗组冶疗后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8安全性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粪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检测均无明显异常变化,治疗前虽有个别项目异常存在,但治疗后无加重,表明保肾膏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 结论:临床观察表明:保肾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炎(肾阳虚型、肾阴虚型)有较好的效果。保肾膏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和尿红细胞计数,改善肾功能和脂质代谢,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是治疗慢性肾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