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曲池穴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血压及颈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
【6h】

电针曲池穴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血压及颈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Ⅰ电针曲池穴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血压及颈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

实验Ⅱ电针"曲池"穴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血浆及颈总动脉组织中RAS的影响

实验Ⅲ电针曲池穴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实验Ⅳ电针曲池穴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ERK信号途径的影响

讨论

1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2取穴立论依据

3针刺改善高血压血管重构的机制

4结论及不足、展望

参考文献

本课题的创新点

附图

文献综述

综述1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大动脉重构的研究进展

综述 2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由高血压引发的致残、致死性的并发症屡见不鲜,已成为一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深入,发现在高血压的病理过程中均会出现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即血管重构。血管重构既是高血压血液动力学紊乱及神经体液变化的后果,又是高血压发展恶化并引起靶器官损害的重要病理基础,其临床意义广受关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对血管重构的逆转作为高血压临床治疗的靶向之一,是国际上刚刚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传统的针灸疗法对高血压有着肯定的治疗效果,且针灸对血压有多方面,多水平、多环节的调整作用。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电针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K1C-RHR)颈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并检测血浆及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血管紧张素II(AngII)等的含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Bcl-2、Bax凋亡蛋白的表达,以探讨针刺降压及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的可能机制,从而为针刺有效治疗高血压寻求新的切入点,并为研究针刺防治高血压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电针对照组。按照二肾一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进行模型鉴定,若手术4周后收缩压超过术前30mmHg或术后收缩压≥20.0kPa(150mmHg),则认为模型成功。电针组大鼠选取双侧“曲池”穴进行治疗,电针对照组选取双侧“外关”穴进行治疗。采用LH202H型韩氏仪,选用疏密波,频率2Hz/15Hz,强度1mA。每次持续刺激20分钟,每日1次,共治疗8周。分别运用电镜观察各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颈总动脉组织中AngII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组织ACE、Bcl-2、Bax蛋白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昔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凋亡;运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颈总动脉组织中p-ERK的表达等。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以SPSS12.0软件统计包处理,实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KlC-RHR收缩压升高(P<0.05),颈总动脉血管组织平滑肌细胞明显肥大及纤维结蒂组织增生,平滑肌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密度低,呈现嵴溶解和空泡样变性,粗面内质网增多,管壁(WT)增厚,血管内径(LD)明显缩小,WT/LD比值明显增大,血管重构明显。电针组、电针对照组治疗8周后, WT、LD、WT/LD比值和VSMC面积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显示平滑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基本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细胞较模型对照组小,核形态无异常,细胞外纤维成分增多不明显,肌膜下吞饮小泡明显可见,平滑肌细胞内线粒体无明显肿胀,粗面内质网增多不明显。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和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AngII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8周后,电针组及电针对照组大鼠血浆和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AngII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ACE表达明显增强(P<0.05)。治疗8周后,电针组及电针对照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ACE表达均有所减弱,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凋亡细胞有所增多,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减少。治疗后,电针组凋亡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增加;电针对照组凋亡率较模型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ERK活性及p-ERK蛋白表达增强(P<0.05),治疗后,电针组及电针对照组颈总动脉血管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有所下降,ERK活性降低。 结论:电针曲池穴具有降压的效应,并且可以缓解或改善高血压颈总动脉血管重构的病理改变。推测其可能机制是: (1)激活ERK信号途径,抑制循环和组织AngII释放,改善长期血压升高、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引起的VSMCs异常增殖的病理改变; (2)激活ERK信号途径,抑制了高血压病理过程中VSMCs的异常凋亡,Bcl-2蛋白表达受抑制,Bax蛋白表达增强; (3)VSMCs的凋亡—增殖平衡失调得到改善,从而缓解了高血压血管重构,减轻了高血压的病理状态。

著录项

  • 作者

    钱春艳;

  •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
  • 学科 针灸推拿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陈邦国;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针法 ;
  • 关键词

    高血压; 曲池穴电针; 颈总动脉; 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