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研究
【6h】

四逆散的临床运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章四逆散原文探讨

第二章四逆散在古代的应用

第三章古今医家应用四逆散加减规律的探讨

第四章四逆散的现代应用

第五章现代临床医案

第六章四逆散的实验研究

第七章四逆散在香港地区的应用

第八章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四逆散首见于《伤寒论》,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且疗效显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原文的陈述过简,后世对四逆散证的病位、病机、主证、或然证、方源和方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观点,意见长期得不到统一,影响了对该方的正确认识及进一步推广运用。为了从本源上认识四逆散,并以此为依据,系统整理四逆散的临床运用范围和规律,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际,尤其是香港地区的临床实际,特开展本研究。本研究一个主要目的,正是尝试从这几方面作出探讨,为四逆散乃疏肝解郁祖方这种认识查找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整理方法,广泛搜集有关四逆散的古今文献,从源到流进行系统归纳整理。透过比较古今医家对原文的不同观点,以揭示四逆散方证的实质;通过梳理四逆散的古今应用,探讨四逆散加减化裁的规律;通过对香港地区肿瘤及抑郁症发病规律的分析,并以不同的临床医案及个人的临床实践作佐证,以阐述四逆散的临床指导作用,尤其是对香港地区的临床指导作用。 结果: 四逆散证的病位应在厥阴,病机是肝郁气滞。仲景把原文写进少阴篇,目的仅是突出四逆散证和少阴虚寒的四逆汤证作鉴别;从临床实际出发,四逆散的适应证并不必见四逆一证;原文里的或然证及加减法只是仲景的举例,目的是提示后人应用四逆散时应随证加减。四逆散可能源于枳实芍药散及芍药甘草汤,经仲师再伍以舒肝解郁的柴胡而成。方中以疏肝解郁的柴胡为君,柴胡与枳实同用,一升一降,共奏调畅气机之能;柴胡与芍药同用,一气一血,共调气血郁滞;枳实与芍药同用,即枳实芍药散,善治气血郁滞。芍药甘草同用,即芍药甘草汤,能缓急止痛。 由古到今,四逆散都是一首应用广泛的经方。从现代临床上的运用看,四逆散常用于内、外、妇、儿、五官诸科,只要疾病含有肝郁气滞此病机在内,四逆散都可随证加减而运用,从众多报导及临床医案看,四逆散尤其在肝胆系统和脾胃系统疾病方面,疗效更见突出。 本方后世应用广泛,加减运用众多。根据后世运用四逆散的经验,将其药物加减规律作一归纳,四逆散经化裁后的功能可分七大类:(一)疏肝理气。(二)疏肝调和脾胃。 (三)疏肝活血化瘀。 (四)疏肝清热。 (五)疏肝化痰祛湿。(六)疏肝解郁安神。 (七)疏肝温阳散寒。 四逆散在香港地区的应用普遍,特别是在防治抑郁症、乳癌及其它妇科肿瘤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并列举了笔者在香港地区应用四逆散的一些临证医案加以例证. 结论: 本研究认为,四逆散是疏肝解郁的祖方,临床上的应用并不限于四逆一证,不论何病,举凡含有肝郁气滞之病机在内的疾病,四逆散灵活化裁,都可作为主力治疗或辅助治疗,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精神。现代香港地区居民因精神压力而致肝郁气滞相当普遍,四逆散作为舒肝解郁的祖方,其应用机会较多,特别是治疗抑郁症和乳癌,尤其具有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