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流体隔离泵送和微流体次序流动系统研究
【6h】

微流体隔离泵送和微流体次序流动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2 微流体芯片中的无用气泡研究概述

1.3 微流体泵送技术研究概述

1.4 微流体次序流动芯片研究概述

1.5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多物理场的微流道气泡产生与体积变化机理研究

2.1 微流体芯片负压流动中的无用气泡

2.2 微流体芯片PDMS流道中无用气泡的生成机理研究

2.3 基于多物理场的负压流动中气泡体积变化数学模型

2.4 PDMS微流道中负压流动时气泡变化过程的数值仿真分析

2.5 PDMS流道中负压流动时气泡变化的实验验证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流体液体隔离泵送的数学模型与仿真研究

3.1 微流体液体隔离泵送原理

3.2 微流体液体隔离泵送数学模型

3.3 基于多物理场模型的数值仿真研究

3.4 微流体液体隔离泵送关键参数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流体液体隔离泵送实验研究

4.1 微流体液体隔离泵送流动特性实验

4.2 独立式微流体液体隔离泵送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复合结构的微流体隔离泵送

5.1 基于复合结构的微流体隔离泵送结构和工作原理

5.2多层复合结构微流体芯片快速、低成本制备研究

5.3 基于复合结构的微流体隔离泵送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微流体次序流动芯片及系统设计研究

6.1 微流体芯片气动薄膜微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2 面向核酸测定的离散化微流体次序流动芯片

6.3 面向蛋白质测定的多样本、多步骤、自动化微流体次序流动系统

6.4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微观尺度下的高传热传质效率和低物质能量消耗使微流体技术在疾病即时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目前微流体技术还无法很好的解决液体次序流动芯片及平台的通用性和可控性差、容易出现气泡等问题。本论文针对微流体分子诊断(Microfluidic molecular diagnostic)中的液体次序流动和控制提出一种新型微流体负压驱动泵送技术,研究一种新型核酸与蛋白质测定次序流动控制通用平台,实现不同形式的多样本、多过程的流体泵送控制,从而促进和推动微流体疾病即时诊断相关产品的成熟化。
  由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材料制作的微流体芯片,通过负压驱动进行泵送时易产生影响微流体芯片正常功能的无用空气气泡。本文研究负压流动中PDMS流道内无用气泡生成和长大机理,基于PDMS的表面斥水性和流道结构特性,提出在流道内不同位置生成气泡的物理模型,并建立考虑多相间物质传递和压力变化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学模型,对气泡在形成后的体积变化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对气泡变化过程中气泡长大速率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气泡平均变化速率与关键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
  在微流道内气泡产生和变化机理研究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一种负压驱动的微流体液体隔离泵送技术。利用PDMS材料的选择透过特性,将被泵送液体与负压驱动气源隔离,依靠通道之间空气扩散引起的流道压力变化进行液体泵送,从根本上避免了液体流动时流道内无用气泡的形成,并且实现了封闭流道结构内的液体泵送。本文对该微泵技术的液体流动过程进行数学模型的研究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关键过程特性和设计参数;对该微泵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得出液体泵送速率与设计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扩大应用领域,在该微泵上集成手指薄膜泵,开发可以脱离外部能源支持、进行独立操作的微流体泵送技术。
  处于同一平面的液体流道与负压气体通道之间无法实现相互交叉的立体结构关系,无法集成多层结构的控制模块。本文提出多层复合结构液体隔离泵送技术,采用热塑塑料和硅胶薄膜等材料,将液体流道和气体流道分别置于不同平面结构上,两者之间通过透气硅胶薄膜隔离,并在片上集成微阀等立体控制结构。本文对复合结构芯片的快速、低成本制备方法进行研究,在更短的时间内将芯片设计转化制备成为复合结构微流体芯片,提高测试和优化效率。
  本文设计具有无气泡、高可控性、通用性、自动化等特点的微流体次序流动与控制平台,并对不同类型的微流体次序流动芯片进行研究。本文在复合结构微流体芯片上集成一定数目的气动薄膜微阀,使负压驱动气体同时对液体泵送和回路控制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三种面向核酸测定的离散化次序流动芯片以及面向蛋白质测定的次序流动芯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本文对可编程的微型气动系统进行设计和测试,并配合次序流动芯片对自动化、多样本、多试剂、多步骤的微流体次序流动控制平台进行实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