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及血生化检测指标的关系
【6h】

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及血生化检测指标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一览表

声明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显像技术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阐明脂肪肝中医“证”与现代医学客观检测指标的内在联系,以指导临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对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发生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方法: 研究对象为湖北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脂肪肝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员,共100例,其中脂肪肝患者7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脂肪肝患者中医分型标准,参照王伯祥主编《中医肝胆病学》,分肝气郁滞型、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3型。超声检查指标包括二维超声对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实质回声、远场回声、膈肌及肝内血管像的清晰度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对肝右静脉(RHV)、肝左静脉(LHV)、肝中静脉(MH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以及门静脉主干(MPV)内径和平均血流速度等(TAMX)各项参数值;血生化检测指标包括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上各项参数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研究不同证型脂肪肝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脂肪肝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定量检测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不同证型脂肪肝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门静脉主干(MPV)内径、平均血流速度(TAMX)比较:肝气郁滞型差异无显著性;痰瘀阻络型、痰湿内阻型差异有显著性,其门静脉主干(MPV)内径增宽,平均血流速度(TAMX)减低(P<0.01);且证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痰瘀阻络型脂肪肝与肝气郁滞型、痰湿内阻型脂肪肝患者相比,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2)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肝静脉(HV)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脂肪肝肝右静脉(RHV)、肝中静脉(MH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低于肝气郁滞型脂肪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脂肪肝程度加重而流速逐渐减慢。 (3)不同证型脂肪肝患者与对照组血生化指标比较:脂肪肝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其中各证型间比较,肝气郁滞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于对照组,但与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痰湿内阻型血清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但与其他两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痰瘀阻络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升高,与其他两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脂肪肝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肝脏超声声像图特征和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这三项血生化检测指标有一定相关性,脂肪肝证型不同,肝脏损害程度不一,门静脉主干内径(MPV)、平均血流速度(TAMX)。肝右静脉(RHV)、肝中静脉(MH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均发生相应改变,并且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基本相符。 研究结果表明肝气郁滞型临床以轻度脂肪肝为主,痰湿内阻型临床以中度脂肪肝为主,痰瘀阻络型临床以重度脂肪肝为主。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变化,及与血生化指标间的关系,给临床提供了解脂肪肝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客观指标,并能预测脂肪肝发生早期肝硬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