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愈疡方治疗脾虚肝郁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6h】

愈疡方治疗脾虚肝郁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

声明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诊疗标准

3研究方法

4治疗结果

讨论

1现代医学对PU复发的病因以及发病机理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PU复发的治疗

3中医关于PU复发的病因病机认识

4愈疡方的立方依据

5愈疡方的组方分析

6愈疡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7愈疡方的作用机制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中西搞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愈疡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系统探讨愈疡方的作用机制。 方法: 1.68例患者均为2006年3月~2007年5月间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病例,所有病例均曾在我院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且经过系统治疗后,胃镜检查为已愈合的患者。本次胃镜检查确诊为溃疡复发,且Hp检测为阴性,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溃疡复发部位及胃镜下分期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组给予中药愈疡方,该方为导师经验方(由黄芪15g、党参15g、柴胡12g、白术15g、枳实15g、白芍15g、法半夏10g、干姜10g、黄连6g、丹参15g、白芨15g、甘草6g组成),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同时给予法莫替丁20mg,每晚睡前服药。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20mg治疗,每晚睡前服用。两组均服药2月,1月为一个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血、尿、粪三大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性观察(症状和体征观察、胃镜检查)。 3.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溃疡复发率、治疗后溃疡复发的胃镜相。 4.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用Ridn检验,分类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结果: 1.治疗组38例,临床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30例,临床治愈1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 2.治疗后两组证候总积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统计学分析(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临床症状改善有明显的效果;两组治疗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均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胃脘疼痛、胸胁胀满、嗳气、食少纳差、倦怠乏力、腹胀等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对便溏的改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 4.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复发率的统计学分析(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抗溃疡复发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 5.治疗后两组病例溃疡复发的胃镜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不仅复发率低,而且复发后胃镜相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本课题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疗效优于西药。愈疡方能明显改善消化性溃疡肝郁脾虚型患者的各项临床证候,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愈疡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增强胃黏膜屏障的保护功能和上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可根除Hp,增加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增强胃黏膜屏障,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胃蛋白酶等攻击因子的侵袭;可增加胃黏膜组织的循环、灌注,促进其能量代谢,保证黏膜上皮及溃疡底部和边缘腺体迅速增生及保持黏膜微循环的酸碱平衡等,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溃疡复发。因此,我们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更好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化消化性溃疡抗复发的治疗方案,以促进中医药学术水平的发展以及改善我国人民的健康卫生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