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药细辛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6h】

中药细辛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1资料来源

1.1纳入标准

1.2排除标准

2资料分布

2.1时间分布

2.2期刊分布

3分析方法

4资料分析

4.1临床应用

4.1.1 适应病证

4.1.2临床疗效

4.1.3不良反应

4.2剂量

4.3用法

4.3.1剂型

4.3.2给药途径

4.4配伍

5讨论与分析

5.1 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规律探讨

5.1.1 安全、有效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体现

5.1.2 头痛、痹证、心律失常、鼻炎是细辛现代临床治疗的主要病证

5.1.3 大剂量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趋势

5.1.4 配伍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形式

5.1.5汤剂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剂型

5.2 影响细辛使用剂量诸因素分析

5.2.1 细辛用药剂量的沿革

5.2.2 影响细辛使用剂量的主要因素

6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细辛的现代临床应用与思考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中药细辛,首载于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因其临床疗效卓越,千百年来,一直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长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年(1998年~2008年)来,关于细辛的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但主要散在于个案病例报道和一般的临床观察之中,临床报道的多,理论探讨的少;纯个性或经验性的内容多,带共性或规律性的内容少。本文拟从文献分析的角度出发,深入讨论分析近十年来临床医师对细辛的应用经验。旨在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细辛提供支撑、指导和参考,为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关细辛内容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客观的依据。 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为据,查阅数据库中近10年(1998~2008)的文献,收集有关细辛及含细辛方药的临床资料258篇。以方名、药物组成、用法、疗效标准、临床疗效、主治、出处等作为字段名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全面梳理,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处理,从方药组成、用法用量、制剂、主治病证、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6个方面揭示中药细辛现代临床应用的一般规律。 结果: 细辛临床应用广泛,涉及临床各科50余种病症。其中,用于治疗头痛者47篇、痹证40篇、心律失常40篇、鼻炎21篇,4种病证占总文献的57.36%。资料中,总有效率在90%以上的文献有203篇,占78.68%。仅有2篇文献报道有轻微不良反应。 细辛用量在3g以下者85篇,占32.95%,有60.85%的文献细辛用量超过《中国药典》的规定范畴。 所涉及的9种剂型中,汤剂220首,占85.27%;糊剂17首,占6.59%;膏剂9首,占3.49%;丸剂、酊剂各3首,占1.16%;散剂及茶剂各2首,占0.78%;其余剂型如油剂,胶囊剂等用之较少。 本课题中有255篇文献为细辛配伍使用,与细辛配伍较多的药类依次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配伍药物中,用药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草,麻黄,川芎,附子,当归,桂枝,白芍,黄芪,白芷,丹参,防风,红花,牛膝,五味子,羌活,半夏,荆芥,桃仁、人参、地龙、蜈蚣,党参、全蝎,柴胡、赤芍,茯苓,生地、薄荷、干姜。 结论: 安全、有效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体现;头痛、痹证、心律失常、鼻炎是细辛现代临床治疗的主要病证;大剂量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趋势;汤剂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剂型;配伍是细辛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形式。剂量是决定细辛在临床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与配伍、剂型选择、煎煮方法、细辛的品种、用药部位等有着密切关系。

著录项

  • 作者

    田广宇;

  •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
  • 学科 中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祯祥;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82.710.7;
  • 关键词

    细辛; 临床应用; 安全性; 有效组分; 剂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