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相流泵溶气气浮组合工艺除污染效能及强化措施研究
【6h】

多相流泵溶气气浮组合工艺除污染效能及强化措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多相流泵溶气气浮组合工艺除污染效能及强化措施研究

POLLUTANTS REMOVAL EFFICIENCY OFMULTIPHASE PUMP DISSOLVED AIRFLOTATION PROCESS AND ITSENHANCEMENT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Contents

第1章 绪论

1.1 水中的天然有机物与颗粒物

1.1.1 天然有机物及危害

1.1.2 颗粒物及危害

1.2 沉淀与气浮技术

1.2.1 沉淀技术

1.2.2 气浮技术

1.2.3 气浮技术在水中有机物与颗粒物去除方面的优势

1.2.4 气浮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气浮与其他技术的组合工艺

1.3.1 沉淀与气浮联用

1.3.2 气浮与生物过滤联用

1.3.3 气浮与超滤联用

1.4 混凝预处理优化与微气泡改性强化气浮除污染效能

1.4.1 NOM与混凝剂的相互作用

1.4.2 微气泡表面改性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5.1 课题的现实来源

1.5.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6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多相流泵溶气气浮工艺实验系统

2.1.1 沉淀-EDUR气浮泵气浮串联工艺

2.1.2 EDUR气浮泵气浮与超滤组合工艺

2.1.3 Nikuni气浮泵气浮实验系统

2.2 淮河原水中典型的有机微污染物

2.2.1 淮河原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2.2 淮河原水中的嗅味物质

2.3 主要试剂、分析仪器及检测方法

2.3.1 主要试剂与分析仪器

2.3.2 检测方法

2.4 气浮混合区与分离区数学模型

2.4.1 混合区粘附效率模型

2.4.2 分离区夹气絮体上浮速率模型

第3章 沉淀-气浮串联工艺除污染效能研究

3.1 引言

3.2 淮河原水季节性、阶段性污染特征

3.3 EDUR气浮泵气浮工艺微气泡浓度与气泡床厚度

3.3.1 EDUR气浮泵气浮工艺混合区微气泡浓度

3.3.2 EDUR气浮泵气浮工艺分离区气泡床厚度

3.4 污染期沉淀-气浮串联工艺除污染特性

3.4.1 对常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能

3.4.2 各工艺段进出水三维荧光分析

3.4.3 各工艺段进出水总铝含量变化情况

3.5 微污染期沉淀-气浮串联工艺除污染特性

3.5.1 对常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能

3.5.2 各工艺段进出水三维荧光分析

3.5.3 对固体颗粒物的去除效能

3.5.4 各工艺段进出水中总固体、CODMn类型与含量变化情况

3.6 沉后水二次加药混凝对后续气浮工艺除污染效能的影响

3.7 气浮工艺混合区与分离区数学模型分析

3.7.1 混合区微气泡与絮体颗粒的粘附效率模型分析

3.7.2 分离区夹气絮体上浮速率模型分析

3.8 示范工程工艺体系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能

3.8.1 淮河原水中嗅味物质的定性分析

3.8.2 示范工程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能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浮-超滤组合工艺除污染效能研究

4.1 引言

4.2 DAF-UFM工艺除污染特性

4.2.1 DAF-UFM工艺除污染效能

4.2.2 UFM运行参数变化情况

4.3 DAF-MBF工艺除污染特性

4.3.1对有机物与氨氮的去除效能

4.3.2 溶解氧变化情况

4.3.3对浊度与颗粒物的去除效能

4.3.4 对生物安全性的保障作用

4.3.5 MBF帘式超滤膜运行参数变化情况

4.4 DAF-MBF工艺对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效能

4.4.1 DAF-MBF工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

4.4.2 DAF-MBF工艺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相流泵溶气气浮工艺强化除污染措施研究

5.1 引言

5.2 微气泡改性技术去除水中NOM的可行性研究

5.2.1 微气泡表面改性剂的筛选

5.2.2 壳聚糖改性微气泡除污染特性

5.2.3壳聚糖在微气泡表面的粘附特性

5.2.4壳聚糖改性微气泡对不同NOM组分的去除效能

5.2.5壳聚糖改性微气泡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能

5.3 壳聚糖对气浮泵气浮工艺除污染效能的强化作用

5.3.1 壳聚糖用作助凝剂时对气浮除污染效能的强化作用

5.3.2 壳聚糖用作微气泡改性剂时对气浮除污染效能的强化作用

5.3.3 壳聚糖促进气浮工艺对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

5.4 壳聚糖强化气浮泵气浮工艺处理低温低浊原水

5.4.1 淮河原水中NOM组分的季节性变化

5.4.2 不同药剂投加方案下低温低浊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

5.4.3 浮后水中余铝含量变化情况

5.4.4 壳聚糖在水处理工艺中的迁移

5.5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权限

致 谢

个人简历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