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恒模算法在自适应阵列天线中的应用研究
【6h】

恒模算法在自适应阵列天线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第1章绪论

1.1自适应阵列处理

1.2智能天线技术

1.3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

1.4本章小结

第2章基本理论概述

2.1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

2.1.1阵列天线的信号模型

2.1.2智能天线的分类

2.2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

2.2.1波束形成的基本概念

2.2.2自适应波束形成

2.3本章小结

第3章最陡下降恒模算法

3.1信号模型

3.2最陡下降恒模算法

3.3步长因子对收敛性能的影响

3.4抗多径干扰的性能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4章最小二乘恒模算法和多级恒模阵算法

4.1最小二乘恒模算法

4.1.1信号模型

4.1.2算法性能

4.2多级恒模阵列

4.2.1恒模阵列与自适应信号对消器

4.2.2性能分析

4.2.3多信号恢复的恒模阵列

4.2.4输出信干噪比和信噪比

4.3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论文介绍了目前在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基本的技术形成、原理、历史发展和远景目标.盲自适应波束形成以其不需要参考信号的优点,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了盲自适应波束形成中的一类重要的算法—恒模算法.恒模信号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通信信号,尤其在CDMA通信系统中,大多数信号都是恒模信号.而专门应用于恒模信号的恒模算法具有计算复杂度较低,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对阵列模型的偏差不敏感等显著的优点.因此,恒模算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恒模算法的收敛性能,通过仿真表明恒模算法的收敛性能很好,在波束形成领域中的应用是很有潜力的.不仅如此,恒模算法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也颇受关注,例如在通信过程中利用恒模算法消除多径干扰和消除共信道干扰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恒模算法的缺点在于步长因子的选择不好将导致算法发散及无法识别多路恒模信号,论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最小二乘恒模算法和多级恒模算法.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恒模算法以及其它的盲波束形成算法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受系统处理速度所限,他们还不能应用于实际的自适应天线系统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