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价抗真菌病基因对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
【6h】

双价抗真菌病基因对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植物抗真菌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1.2.2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1.2.3大豆抗真菌病基因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2材料与方法

2.1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2.1.1试验材料

2.1.2试验方法

2.2大豆再生体系的建立

2.2.1子叶节器官发生途径

2.2.2幼胚子叶体细胞胚发生途径

2.3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遗传转化

2.3.1试验材料

2.3.2试验方法

2.4基因枪法对幼胚子叶的遗传转化

2.4.1试验材料

2.4.2试验方法

2.5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2.5.1 PCR扩增

2.5.2 Southern杂交

2.6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几丁质酶基因和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3.1.1中间克隆载体pUR01的构建

3.1.2中间表达载体pARIP的构建

3.1.3植物表达载体pBIRIP的构建

3.1.4植物表达载体pBchE的构建

3.1.5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RC的构建

3.2大豆再生体系的建立

3.2.1大豆子叶节器官发生途径

3.2.2大豆幼胚子叶体细胞胚发生途径

3.3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遗传转化

3.3.1卡那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3.3.2遗传转化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

3.3.3转化体的筛选和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3.4基因枪法对幼胚子叶的遗传转化

3.4.1卡那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3.4.2转化体的筛选和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3.5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3.5.1农杆菌转化目的基因的检测

3.5.2基因枪转化目的基因的检测

4讨论

4.1多基因遗传转化策略防治植物真菌病害

4.2建立高效的再生体系是遗传转化的基础

4.3大豆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影响因素

4.4两种遗传转化方法的比较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图版

图版说明

展开▼

摘要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但容易受多种真菌病的危害,导致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由于传统的抗病途径存在诸多缺点,并不是理想的防治措施,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望为大豆育种及品制质改良开辟一条新途径.但大豆抗真菌病基因遗传转化中仍存在单个抗病基因的抑菌谱窄,缺乏合适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中仍存在单个抗病基因的抑菌谱窄,缺乏合适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选用东北地区4个主栽大豆品种为试材,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带有菜豆几丁质酶基因(chi)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rip)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首次将两个抗真菌病基因同时导入大豆.并系统优化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条件,建立了高效的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获得同时整合两个抗真菌病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该研究为大豆以及其它豆科植物抗病分子育种奠定基础,并为有性杂交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