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江省滑雪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乌吉密滑雪场为例
【6h】

黑龙江省滑雪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乌吉密滑雪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3文献综述

1.3.1滑雪旅游的发展历程

1.3.2滑雪场景观规划的研究进展

1.3.3心理物理学派景观质量美学评价的研究进展

1.4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研究框架

2研究的理论基础

2.1生态旅游理论

2.2旅游环境学理论

2.3森林景观美学理论

2.4旅游心理学理论

2.5生态修复学理论

3滑雪场概况分类及景观评价

3.1黑龙江省滑雪场现状分析

3.1.1基本概况

3.1.2客源市场分析

3.2黑龙江省滑雪场分类

3.2.1滑雪场分类

3.2.2选用滑雪场概况

3.3黑龙江省滑雪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滑雪场建设初期选址盲目

3.3.2滑雪旅游市场体系尚未成熟

3.3.3滑雪场景观规划不合理

3.3.4滑雪场后期生态修复措施不科学

3.4黑龙江省滑雪场景观美景度评价

3.4.1评价方法(SBE法)与内容

3.4.2 SBE值的计算方法

3.4.3计算结果

3.4.4分析与讨论

4滑雪场规划与设计

4.1建设初期基地选择与开发可行性分析

4.1.1冰雪资源

4.1.2地形地貌

4.1.3风力资源

4.1.4水源条件

4.1.5土壤条件

4.1.6区位条件

4.2滑雪场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4.2.1滑雪道设计

4.2.2山底部分的相关性功能区

4.2.3植物景观

4.2.4四季旅游项目开发

4.2.5辅助性设备设施

4.2.6夜间滑雪及越野滑雪设计要点

4.3滑雪场生态修复措施

4.3.1生态修复的概念

4.3.2生态修复措施

4.3.3滑雪场环境容量预测

5乌吉密滑雪场景观规划与设计

5.1乌吉密滑雪场选址与开发可行性分析

5.1.1冰雪资源

5.1.2地形地貌

5.1.3风力资源

5.1.4水源条件

5.1.5土壤条件

5.1.6区位条件与客源市场分析及定位

5.1.7 SWOT分析

5.2规划总则

5.2.1指导思想

5.2.2规划原则

5.2.3性质与范围

5.3景观规划与设计

5.3.1滑雪道设计

5.3.2滑雪场建筑

5.3.3游憩区

5.3.4别墅区

5.3.5辅助性设备设施

5.3.6越野滑雪

5.3.7停车场

5.4滑雪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5.4.1生态环境本底测定

5.4.2滑雪场建设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4.3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5.4.4滑雪场环境容量估算

5.4.5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滑雪旅游在欧洲和北美已有百年的历史,是非常普及的旅游活动。中国的滑雪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直至近几年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产品。由于滑雪道建设需要砍伐大量林木,滑雪场的开发严重破环生态环境,所以对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滑雪场理论的研究也就迫在眉睫。我国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对滑雪场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作出了有益研究与探索,为我国滑雪场建设的景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我国拥有近200家滑雪场,黑龙江省拥有78家。黑龙江省的滑雪旅游产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以黑龙江省滑雪场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如下四方面:对黑龙江省滑雪场进行现状分类,指出现存于滑雪场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滑雪场景观作出评价并进行景观等级分类;根据景观评价结果,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出滑雪场景观规划体系;将所得理论体系应用于乌吉密滑雪休闲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当中,初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根据滑雪场基本概况将黑龙江省滑雪场分为滑雪旅游区、中型滑雪场、小型滑雪场及滑雪娱乐场所四类。指出现存于滑雪场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滑雪旅游市场体系尚未成熟;滑雪场建设初期选址盲目;滑雪场景观规划不合理;滑雪场后期生态修复措施不科学等。 2.运用SBE法对滑雪场景观进行评价。运用现场评判法得出各个样点的滑雪场景观SBE值:运用室内评判法得出滑雪场四类景观要素(植被、地形地貌、比邻景观、水体)的SBE值。将现场评判结果与室内评判结果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景观要素美景度与滑雪场整体景观美景度存在普遍相关性,得出相关系数值由高到低分别为:植被、地形地貌(滑雪道)、比邻景观(服务性建筑)、水体。 即植被对滑雪场整体景观影响力度最强;地形地貌(滑雪道)、比邻景观(服务性建筑)对滑雪场整体景观影响力度较强;水体与滑雪场整体景观滑雪场整体景观影响力度相对较弱。 3.滑雪场景观规划理论体系: (1)滑雪场初期选址:基地的气候(降雪量及积雪期)、地势、风向、水源、植被条件区位条件等自然因素决定滑雪场的建设规模、工程量、造雪量及经营状况。 (2)从滑雪道、植物景观、山底部分的相关性功能区、四季旅游项目、辅助性设备设施五个方面论述了滑雪场规划设计要点:认为滑雪道的坡度、朝向、位置及不同级别滑雪道的合理搭配直接决定着滑雪场的接待能力与经营状况;植物景观直接影响视觉景观美感,植物种植承担着滑雪道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山底部分的相关性功能区应满足游客的功能性及娱乐性需求,体现滑雪场景观风格及旅游形象;四季旅游项目的开发可以避免滑雪场项目单一、景观单一的,实现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辅助性设备设施应保证滑雪者人身安全,最大限度的增加其舒适度。另外,总结了越野滑雪及夜间滑雪的设计要点。 (3)滑雪场建成后,应主要针对滑雪道的水土保持和退化森林系统修复方面展开生态修复措施,为滑雪场可持续开发提供后续力量。 4.规划实例——乌吉密滑雪场景观规划对乌吉密滑雪场进行景观规划。通过分析了景区的资源特点和区位条件,运用得出的滑雪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将滑雪场规划为乌吉密滑雪休闲旅游区区的核心和主体项目,其他分区围绕滑雪场展开与之相呼应的春夏秋旅游项目设置,保证景区四季景观的丰富性,提出了将其建设成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的远景理论体系,对黑龙江省滑雪场开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