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动物模型BLUP和DFREML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遗传评定的研究
【6h】

应用动物模型BLUP和DFREML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遗传评定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牙鲆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养殖概况

1.2遗传参数的估计

1.2.1估计遗传参数概念及意义

1.2.2遗传参数估计方法

1.3育种值的估计

1.3.1估计育种值概念及意义

1.3.2育种值估计方法

1.4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材料

2.2数据采集

2.3数据整理

2.4牙鲆表型性状参数分析

2.5牙鲆遗传参数估计

2.5.1牙鲆遗传参数估计方法

2.5.2动物模型选择与建立

2.6牙鲆育种值估计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表型参数分析

3.2影响生长性状的非遗传因素的分析

3.3不同模型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估计

3.3.1单性状无重复观测值动物模型估计结果

3.3.2两性状无重复观测值动物模型估计结果

3.3.3单性状有重复观测值动物模型估计结果

3.4不同模型间遗传力估计值比较

3.5育种值估计

3.5.1单性状育种值估计

3.5.2综合育种值估计

3.5.3不同育种值估计方法比较

4讨论

4.1表型参数结果分析

4.2非遗传因素分析

4.2.1池因素分析

4.2.2测定年份和测定日龄因素分析

4.2.3季节因素分析

4.2.4家系因素分析

4.3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4.3.1估计值可靠性分析

4.3.2单性状无重复观测值动物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4.3.3两性状无重复观测值动物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4.3.4单性状有重复观测值动物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4.3.5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分析

4.4三种模型间比较

4.5育种值估计分析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试验站的野生牙鲆为亲鱼建立家系。在养殖到185日龄、235日龄、345日龄、455日龄、505日龄时对试验鱼的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眼后头长、体高、尾柄高、体重和肥满度进行了测定和计算:对影响牙鲆生长性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育种界首推的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DFREML)和动物模型最优线性无偏预测(BLUP)方法进行了不同模型的比较研究,估计出生长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并计算了固定效应值、永久环境效应值和动物个体的加性效应值(估计育种值)。本研究根据估计育种值对所有个体进行遗传评定,结果如下: (1)池、年、季、家系和测定日龄效应对所有生长性状均有显著影响。 (2)应用单性状无重复观测值模型,两性状模型和单性状有重复观测值模型(重复率模型)对其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应用单性状无重复模型估计的遗传力范围:全长0.22~0.30、体长0.23~0.30、头长0.23~0.29、尾柄长0.23~0.29、眼后头长0.26~0.38、体高0.22~0.34、尾柄高0.20~0.29、体重0.19~0.31、肥满度0.22~0.43;应用两性状模型估计的遗传力范围:全长0.26~0.31、体长0.23~0.35、头长0.29~0.38、尾柄长0.26~0.38、眼后头长0.26、体高0.19~0.28、尾柄高0.14~0.29、体重0.20~0.35、肥满度0.11~0.36。应用重复率模型分析的结果为:全长0.3、体长0.29、头长0.32、尾柄长0.28、眼后头长0.35、体高0.32、尾柄高0.25、体重0.34、肥满度0.20。全长、体长、头长、尾柄长、眼后头长、体高、尾柄高、体重,8个生长性状间为显著表型正相关;肥满度与体重在185日龄、235日龄、345日龄时表现着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9、-0.123、-0.282,455日龄表现着不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74,505日龄表现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7。性状遗传相关表现趋势与表型相关基本相同。 (3)三种模型比较的结果表明,单性状有重复有观测值模型为最优模型。 (4)各性状的育种值对牙鲆进行遗传评定的名次与综合育种值的评定的名次之间差别不大;各种遗传评定方法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秩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