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氮肥后移对寒地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6h】

氮肥后移对寒地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水稻群体质量概念、应用与研究进展

1.2.2水稻的氮素营养

1.2.3寒地水稻施肥研究进展

1.2.4氮肥用量和基蘖穗氮肥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吸氮特性的影响

1.3课题来源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2试验方法

2.2.1试验设计

2.2.2测试内容与方法

2.2.3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氮肥后移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3.1.1氮肥后移对水稻茎蘖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

3.1.2氮肥后移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1.3氮肥后移对水稻粒叶比的影响

3.1.4氮肥后移对单茎茎鞘重的影响

3.1.5氮肥后移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1氮肥后移对水稻有效穗数的影响

3.2.2氮肥后移对水稻穗粒数的影响

3.2.3氮肥后移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3.2.4氮肥后移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

3.2.5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3氮肥后移对水稻氮素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3.3.1水稻茎叶氮素含量动态变化

3.3.2幼穗分化期叶片含氮量与穗粒数的关系

3.3.3氮肥后移对水稻茎叶和穗氮素积累的影响

3.3.4氮肥后移对水稻吸氮总量的影响

3.4氮肥后移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3.4.1氮肥后移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3.4.2氮肥后移对水稻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

4讨论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寒地水稻习惯施肥中前期氮肥用量过高,后期氮肥明显不足,使水稻无效分蘖过多,群体质量下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这已成为制约寒地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试验设置了5个氮量相同,施用时期和比例不同的处理,研究氮肥后移对寒地水稻群体质量、氮素吸收规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寒地水稻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⑴水稻幼穗分化期以前,吸收氮素比例较少,穗分化期到抽穗期,氮的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70%左右,是水稻吸收氮素最多的时期,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氮肥后移处理抽穗后氮积累量提高了7.2%~81.9%。水稻幼穗分化期叶片含氮量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成穗率呈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导致农民习惯施肥成穗率低的原因之一。氮肥后移各处理成穗率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高7.1~16.5个百分点,均达到了5%的差异显著水平。 ⑵抽穗期,氮肥后移处理叶面积指数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高2.3%~8.6%,灌浆期高10.5%~27.1%。氮肥后移处理提高了水稻的粒叶比,其中基蘖肥和穗肥比例6.5:3.5处理粒叶比最大,达到了1.23粒/cm2,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高9.8%。灌浆期叶粒比与水稻产量呈正相关(P<0.01)。氮肥后移处理单茎茎鞘重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高0.06~0.2g,6.5:3.5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方差分析达到了5%的差异显著水平。单茎茎鞘重与穗粒数、高光效叶面积及产量呈正相关(P<0.01)。氮肥后移处理抽穗后于物质积累量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增加6.5%~24.6%,使水稻千粒重提高0.28~0.5g,结实率提高1.7%~2.4%。同时氮肥后移处理穗粒数提高1.7粒/穗~2.4粒/穗,产量增加1.9%~18.4%,其中6.5:3.5处理产量最高,为12.2t/ha。 ⑶氮肥后移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氮肥的吸收利用率提高13.0%~64.5%,其中6.5:3.5处理最高,为49.1%,方差分析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氮肥后移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农学利用率提高了4.5kg/kg~19.2kg/kg,6.5:3.5处理农学利用率最高,达到了48.1kg/kg,方差分析达到了1%的差异显著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