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叶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适应性研究
【6h】

三叶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适应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三叶草属植物根系发达,茎叶茂密、花色鲜艳,适应性较强,是半干旱地区重要的草坪和牧草,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在绿化美化城市,道路护坡、保护江河湖泊的堤坝方面显示出独有的作用。三叶草应用最多的是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L.)、杂三叶(Trifolium hybridum L.)等几个种。本试验选用海法(Haifa)、瑞文德(Rivendel)、普通红三叶(Common red clover)和杂三叶(Alsike clover)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形成5个干旱梯度,在此干旱梯度的基础上,测定几种三叶草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用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植株,测定RT2抗旱基因的表达差异,并比较干旱胁迫下4个草种抗旱性的强弱,旨在为选育抗旱性强的三叶草,在北方的大面积种植和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草坪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测定指标包括: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离体叶片失水速度、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气孔面积、气孔密度、气孔开关比和气孔导度;RT2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结果及创新点如下:
   1、水分状况方面
   随着土壤干旱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和离体叶片失水速率都呈下降的趋势。并且在相同的水分梯度下,草种间的差异性不同。普红(Cr)的抗旱能力最强,海法(Hf)最弱,其它2个草种介于之间。4个草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水势,离体叶片失水速率与土壤相对含水量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草种不同相关性表现不同。说明土壤水分是引起三叶草植株水分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当土壤水分降低时,植株中的水分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抗旱性强的草种水分变化小,保水能力强,弱的的草种则相反。
   2、渗透物质调节方面
   随着土壤干旱时间的延长,三叶草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在增加的过程中因草种不同和水分胁迫程度的不同而有所波动,草种间表现差异不同。但在处理期间三种物质总体的变化规律均是普红(Cr)和瑞文德(Rd)优于杂三叶(Ac)和海法(Hf)。试验结果说明:当土壤含水量降低时三种可溶性物质的含量都会增加。增加幅度越大的品种抗旱能力越强。
   三种渗透调节物质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呈负相关关系,各渗透调节物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4种三叶草在水分胁迫下,均会调节增加体内的三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以维持细胞内低的基础渗透式,来保证细胞吸水,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调节能力的大小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植物抗旱能力的大小。渗透调节物质之间的相关性也说明三种物质在水分胁迫时的的渗透调节作用关系比较复杂,应该是协同的、综合的,各物质之间的相关性需做更深入的探讨。
   3、叶绿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细胞质膜透性变化方面
   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变化整体表现出慢-快-慢增加,最后减小的趋势。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含水量0-8d呈负相关关系,第8-16d表现正相关关系,各草种表现相关显著和极显著。试验结果显示:植物在水分胁迫时,叶绿素含量增加,轻度胁迫变化较快,中度胁迫变化较慢,而重度胁迫下,叶绿体遭到了破坏,叶绿素增加的速度明显减慢或低于开始处理水平。说明干旱前期叶片含水量相对较高,叶绿素仍处于合成状态,随着叶片含水量的减少,则呈现出了合成受阻而使合成的量减少。
   4个草种POD活性整体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由此表明:4种三叶草在水分胁迫下,POD表现了很高的活性,轻度胁迫表现明显,中重度胁迫活性减小。叶片POD活性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0-8d呈负相关关系,处理8-16d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4个草种的电导率都在不同程度上显著增加,前期较慢,后期较快。叶片电导率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呈负相关关系,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均表现相关显著和极显著。从这一指标比较草种的抗旱顺序:普红(Cr)>瑞文德(Rd)>杂三叶(Ac)>海法(Hf)。
   4、气孔因素方面
   干旱胁迫使三叶草气孔面积、开关比和导度减小,气孔密度增大。气孔面积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降缓慢,重度胁迫下降较快,总体变化平缓;气孔密度增大速度平缓。开关比干旱前后期下降较快,中期缓慢;气孔导度干旱前期下降缓慢,后期迅速。气孔密度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呈负相关;气孔开关比、气孔面积与叶水势、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气孔导度与叶片水势和土壤水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5、抗旱基因RT2的表达
   干旱胁迫下普红(Cr)RT2基因的时间表达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可诱导三叶草RT2基因的表达,暗示三叶草的抗旱性可能和活性氧清除系统的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存在密切关系。
   在干旱处理24h时,不同草种间三叶草RT2基因的表达差异显著,在4个草种中,普红(Cr)和瑞文德(Rd)RT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海法(Hf)和杂-叶(Ac)。其中,普红(Cr)的RT2基因表达量分别是海法(Hf)和杂三叶(Ac)的2.5倍和2.8倍。结果表明,RT2基因在不同草种间的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耐旱性强的草种的RT2基因的表达量相对较高。显示了普红(Cr)和瑞文德(Rd)较海法(Hf)和杂三叶(Ac)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6、品种间抗旱性比较
   4种三叶草的抗旱顺序是普通红三叶(Cr)>瑞文德(Rd)>杂三叶(Ac)>海法(Hf)
   7、研究的创新点
   1)对气孔动态变化与叶片水分状况在干旱胁迫下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在三叶草上尚属首次。
   2)对叶片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变化与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细胞膜透性,保护酶活性,及其之间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在三叶草抗旱研究上非常全面。
   3)首次在干旱条件下克隆了三叶草抗旱基因RT2,并比较其在草种间的表达情况,揭示了三叶草的抗旱性与细胞活性氧清除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的密切关系。

著录项

  • 作者

    冯淑华;

  •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学科 草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陈雅君;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41.2;
  • 关键词

    三叶草; 干旱胁迫; 生理特征; 适应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