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8种常规粗饲料分级指数(2009)的测定
【6h】

38种常规粗饲料分级指数(2009)的测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前人研究成果

1.2.1 粗饲料营养品质的综合评定方法

1.2.2 分级指数(GI)的研究进展

1.3 未来发展趋势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动物

2.3 技术路线

2.4 测定方法

2.4.1 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

2.4.2 可消化蛋白质(DCP)的测定

2.4.3 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的测定

2.4.4 干物质随意采食量(DMI)及产奶净能(NEL)的估测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豆科牧草营养成分及GI(2009)的测定

3.1.1 豆科牧草的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3.1.2 豆科牧草的物理有效因子及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值

3.1.3 豆科牧草可消化粗蛋白质(DCP)的测定

3.1.4 豆科牧草(NEL)、(DMI)的值

3.1.5 GI(2009)及GI(2001)值

3.2 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及GI(2009)的测定

3.2.1 不同产地全株玉米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3.2.2 全株玉米青贮的物理有效因子及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值

3.2.3 全株玉米青贮可消化粗蛋白质(DCP)的测定

3.2.4 全株玉米青贮(NEL)、(DMI)的值

3.2.5 GI(2009)及GI(2001)值

3.3 不同产地、品种青贮的营养成分及GI(2009)测定

3.3.1 不同产地、品种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3.3.2 不同产地、品种青贮物理有效因子及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值

3.3.3 不同产地、品种青贮可消化粗蛋白质(DCP)的测定

3.3.4 不同产地、品种青贮(NEL)、(DMI)的值

3.3.5 GI(2009)及GI(2001)值

3.4 不同产地黄贮的营养成分及GI(2009)测定

3.4.1 不同产地黄贮的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3.4.2 不同产地黄贮的物理有效因子及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值

3.4.3 不同产地黄贮可消化粗蛋白质(DCP)的测定

3.4.4 不同产地黄贮(NEL)、(DMI)的值

3.4.5 GI(2009)及GI(2001)值

3.5 禾本科牧草的营养成分及GI(2009)测定

3.5.1 禾本科牧草的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3.5.2 禾本科牧草的物理有效因子及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值

3.5.3 禾本科牧草可消化粗蛋白质(DCP)的测定

3.5.4 禾本科牧草(NEL)、(DMI)的值

3.5.5 GI(2009)及GI(2001)值

3.6 不同产地、品种秸秆的营养成分及GI(2009)测定

3.6.1 不同产地、品种秸秆的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3.6.2 不同产地、品种秸秆物理有效因子及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

3.6.3 不同产地、品种秸秆可消化粗蛋白质(DCP)的测定

3.6.4 不同产地、品种秸秆(NEL)、(DMI)的值

3.6.5 GI(2009)及GI(2001)值

3.7 不同品种粗饲料的比较研究

4 讨论

4.1 不同品种豆科牧草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4.2 不同产地全株玉米青贮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4.3 不同产地、品种青贮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4.4 不同产地黄贮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4.5 不同禾本科牧草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4.6 不同产地、品种秸秆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4.7 不同品种粗饲料的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粗饲料是反刍动物日粮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粗饲料作为反刍动物营养需要的重要来源对反刍动物健康以及生产性能的影响都很大,所以会直接影响到精料补充料的用量和经济成本,最终影响到了生产者们的效益。因此对反刍动物日粮中常见的粗饲料进行合理的营养品质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将我国学者卢德勋提出的分级指数(GI)应用到粗饲料的品质评定中,对38种常见粗饲料进行GI(2009)值测定,并计算了GI(2001)值,研究结果如下: (1)样本的常规营养价值评价 本试验采用杨胜和VanSoest中的方法测定各粗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得到如下结果:豆科牧草中CP含量(%DM)较高的是沈阳苜蓿15.75%; NDF含量(%DM)较高的是河南花生秧62.04%; ADF含量(%DM)较高的是甘肃豌豆秧47.39%。禾本科长干草及秸秆中CP含量(%DM)较高的是沈阳综合试验站羊草9.11%; NDF含量(%DM)较高的是重庆黄竹草75%; ADF含量(%DM)较高的是内蒙新东小麦秸秆45.56%。不同产地全株玉米青贮中CP含量(%DM)较高的是天津北辰全株玉米青贮8.67%; NDF含量(%DM)较高的是渠头(少粒)全株玉米青贮58.25%; ADF含量(%DM)较高的是渠头(少粒)全株玉米青贮36.85%。不同产地、品种青贮中CP含量(%DM)较高的是上海大麦青贮9.74%; NDF含量(%DM)较高的是陕西麦秸青贮66.19%; ADF含量(%DM)较高的是陕西麦秸青贮41.39%。不同产地的黄贮中CP含量(%DM)较高的是天津海林黄贮8.42%; NDF含量(%DM)较高的是四川黄贮63.31%; ADF含量(%DM)较高的是四川黄贮38.23%。 (2)样本的GI(2009)中各指标值评价 本试验是根据Tilley二级离体体外消化法测定了粗饲料DCP,按照GI(2009)中的推导公式估测了DMI和NEL,使用滨州颗粒度分级筛(PSPS)测定了物理有效因子,得到如下结果:豆科牧草中NEL(MJ/kg)值在4.46-6.46之间;DMI(Kg/d)值在10.96-23.17之间;DCP(%DM)值在3.91-14.30之间;pef在0.76-0.95之间。禾本科牧草中NEL(MJ/kg)值在4.20-5.47之间;DMI(Kg/d)值在16.42-28.70之间;DCP(%DM)值在1.98-4.49之间;pef在0.85-0.90之间。全株玉米青贮中NEL(MJ/kg)值在3.26-5.47之间;DMI(Kg/d)值在20.44-25.28之间;DCP(%DM)值在2.96-8.56之间;pef在0.86-0.93之间。青贮中NEL(MJ/kg)值在2.59-4.84之间;DMI(Kg/d)值在21.58-25.78之间;DCP(%DM)值在3.43-8.75之间;pef在0.87-0.92之间。黄贮中NEL(MJ/kg)值在3.06-4.22之间;DMI(Kg/d)值在21.00-25.39之间;DCP(%DM)值在5.56-6.37之间;pef在0.85-0.91之间。秸秆中NEL(MJ/kg)值在3.27-6.02之间;DMI(Kg/d)值在10.02-28.08之间;DCP(%DM)值在1.94-6.81之间;pef在0.86-0.92之间。 (3) GI(2009)对样本的品质评定 本试验通过卢德勋提出的粗饲料分级指数中的方法测得38种粗饲料的GI(2009)值,并计算了粗饲料的GI(2001)值,得到如下结果:豆科牧草中GI(2009)值最大的是湖北花生藤(286.71MJ/d),最小的是甘肃豌豆秧(40.54 MJ/d);全株玉米青贮中较大的是渠头奶牛场全株玉米青贮(184.09 MJ/d)、山东全株玉米青贮(153.84 MJ/d),较小的是陕西全株玉米青贮(73.76 MJ/d)和四川全株玉米青贮(65.54 MJ/d);几种青贮中GI(2009)值较大的是上海大麦青贮(126.05 MJ/d),河南鼎元玉米青贮(103.96 MJ/d),最低的是陕西麦秸青贮(41.26 MJ/d);黄贮中GI(2009)值最大的是天津嘉立荷黄贮(130.76 MJ/d),最小的是四川黄贮(50.68 MJ/d);禾本科牧草中GI(2009)值最大的是羊草(101.38 MJ/d),较小的是重庆稻草(39.09 MJ/d)和燕麦(24.28 MJ/d);秸秆中GI(2009)值较大的是YG1112205玉米叶(97.38 MJ/d)和新疆全株玉米秸秆(92.09 MJ/d),GI(2009)值最小的是东陵区玉米秆(35.67 MJ/d)。 本试验得出结论如下: (1)单一的营养指标对粗饲料的评价结果不一致,不能够作为衡量一种牧草品质的标准。 (2)青贮和黄贮的产奶净能值普遍低于豆科牧草;青贮和黄贮类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较稳定,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及秸秆的干物质随意采食量因品种和产地不同相差较大;六类粗饲料中禾本科牧草的可消化蛋白含量较低;六类粗饲料中豆科牧草的物理有效因子变化范围较大。 (3)粗饲料分级指数(2009)能把营养品质差别很小的粗饲料划分开,并且比粗饲料分级指数(2001)差异更显著。

著录项

  • 作者

    王艳菲;

  •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学科 畜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永根;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家畜;普通畜牧学;
  • 关键词

    粗饲料分级指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