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复方泡腾栓的研究
【6h】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复方泡腾栓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子宫内膜炎研究概述

1.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与临床症状

1.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1.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1.4 中草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

1.2 泡腾剂的研究概况

1.2.1 泡腾剂简介

1.2.2 栓剂的作用特点

1.2.3 泡腾栓剂

1.2.4 栓剂的基质

1.2.5 表面活性剂在栓剂中的应用

1.2.6 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细菌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中药组方的筛选

2.2.2 中药泡腾栓的制备

2.3 中药泡腾栓的质量控制

2.3.1 中药泡腾栓的质量检查

2.3.2 中药泡腾栓的体外抑菌试验

2.3.3 中药泡腾栓部分中药组分的定量分析

3 结果

3.1 中药组方的筛选

3.1.1 中药体外抑菌结果

3.1.2 中药组方抑菌作用试验结果

3.2 中药泡腾栓的制备

3.2.1 泡腾栓基质筛选结果

3.2.2 中药泡腾栓处方的确定

3.3 中药泡腾栓的质量控制

3.3.1 中药泡腾栓的质量检查

3.3.2 泡腾栓抑菌试验

3.3.3 中药泡腾栓部分中药组分的定量分析

4 讨论

4.1 中药组方的筛选及体外抑菌试验

4.2 中药泡腾栓的制备

4.2.1 中药泡腾栓剂型的选择

4.2.2 泡腾栓基质的筛选及制作工艺

4.3 中药泡腾栓的质量控制

4.3.1 中药泡腾栓的质量检查

4.3.2 中药泡腾栓部分中药组分的定量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造成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奶牛养殖业有着严重的危害,研究出治疗该病的良方迫在眉睫。应用中药组方不仅能够保证疗效,还能减小药物残留,改善菌株耐药性的问题。本研究根据中兽医理论选择多种中草药,采用正交试验,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4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根据中草药体外抑菌结果,筛选由双花、黄芩、等8味中草药,组合而成得到抑菌作用比较明显的复方。
  泡腾栓具有刺激性小、使用方便,在与体液接触后可产生大量泡沫,能够深入子宫黏膜的深处,将药物释放到细菌的感染之处,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本试验用正交法对泡腾栓基质进行筛选,以筛选的中药组方为主药,制备中药泡腾栓。对制备的泡腾栓的外观、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熔点范围、变形温度、pH等理化性状进行了检查和测定;用中药泡腾栓对4种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泡腾栓的最佳配比为:PEG-60001.4g,碳酸氢钠0.26g,柠檬酸0.24g,吐温-800.03g,主药0.404g;中药泡腾栓的理化性状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中药泡腾栓对4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与原药相近。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中药泡腾栓中的几种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考察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绿原酸和黄芩苷分别在3.2-25.6μg/mL和20.8-62.4μg/mL范围内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均为良好;绿原酸和黄芩苷在每粒中药泡腾栓中的含量分别为0.00291g和0.01348g;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6%和99.23%。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质量控制是稳定、可控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