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及治理对策研究
【6h】

中国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及治理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光肩星天牛研究现状

1.1光肩星天牛的分布区

1.2寄主

1.3生活史及习性

1.3.1生活史

1.3.2主要生物学特性

1.4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方法

1.4.1人工物理方法

1.4.2化学药剂防治

1.4.3利用成虫的不育性防治

1.4.4利用微生物、啄木鸟防治

1.4.5利用诱饵、诱杀树种控制

1.5林木对天牛抗性与机制的研究

1.5.1林木抗虫性鉴定方法

1.5.2林木抗蛀干害虫序列评定的分析方法

1.5.3不同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差异研究

1.5.4林木抗天牛机制的研究

1.6光肩星天牛寄主树种的分布

1.7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中国光肩星天牛发生动态研究

2.1调查地点、材料与方法

2.1.1调查地点及其自然环境概况

2.1.2调查与研究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光肩星天牛的水平分布

2.2.2光肩星天牛的垂直分布

2.3光肩星天牛分布区生态因子分析

2.3.1材料与方法

2.3.2结果与分析

2.4光肩星天牛在东北地区区域分布、危害特点及猖獗类型划分

2.4.1辽南、鲁东防护、经济林区

2.4.2华北平原农田防护林区

2.4.3松辽平原农田防护林区

2.4.4长白山用材、水源林区

2.4.5三江平原农田防护林区

2.4.6小兴安岭用材林区

2.4.7大兴安岭北部用材林区

2.4.8聚类分析

2.5讨论

3中国北方主要树种抗光肩星天牛序列研究

3.1材料与方法

3.1.1调查地点

3.1.2调查树种

3.2结果与分析

3.2.1树种被害程度和抗级评定

3.2.2讨论

4不同柳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与机制研究

4.1引言

4.2材料与方法

4.2.1不同柳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序列研究

4.2.2供试柳树品种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测定

4.2.3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4.3.1不同柳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序列

4.3.2不同柳树品种抗光肩星天牛物理机制研究

4.3.3柳树抗光肩星天牛化学机制研究

4.4结论与讨论

4.4.1主要结论

4.4.2讨论

5杨树次生代谢物质对光肩星天牛的化学防御机制研究

5.1材料与方法

5.1.1杨树品种的选用

5.1.2杨树次生代谢物质分析

5.2杨树次生代谢物质分析结果

5.2.1杨树枝条韧皮部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5.2.2杨树枝条木质部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

5.3结论与讨论

5.3.1结论

5.3.2讨论

6天牛灾害生态控制技术的探讨

6.1两项天牛防治技术的比较

6.1.1农田林网光肩星天牛传播趋势与防治技术研究

6.1.2树种合作防御天牛危害宏观模式研究

6.1.3两项防治措施的比较

6.2伐根嫁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6.2.1伐根嫁接技术的研究

6.2.2伐根嫁接技术的应用

6.3光肩星天牛生态治理对策

7结论与讨论

7.1主要结论

7.2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是国内外危险性森林蛀干害虫.为了探讨中国光肩星天牛最新发生动态,明确传播趋势和扩散途径,自2000-2003年,抽样调查16个省、市、自治区的154个县、旗、市,监测光肩星天牛新的发生动态;在发生区选139个主栽树种进行抗虫性测定和抗性机制研究;在华北、东北、西北选4个光肩星天牛治理样板区进行控制效果测定和分析,筛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技术措施,主要结果如下.中国光肩星天牛新发生区已达北纬45°45′(哈尔滨),东经129°36′(牡丹江),东经88°53′(日喀则),与20 a前相比向北扩展2个纬度,向东扩展2个经度,向西扩展15个经度以上.发现了牡丹江、大安、德惠、磐石、吉林、库尔勒、林芝、拉萨、日喀则等一批新的疫点,说明光肩星天牛正迅速向外扩散,已经进入到青藏高原、新疆、黑龙江境内,控制新疫点的害虫对保护西部和东北绿化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光肩星天牛在中国猖獗危害区位于吉林、长春、四平、临河一线以南,长江以北,武威、西宁以东的广大地区,即北纬29°~44°,东经100°~127°.影响光肩星天牛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温湿度.其分布区的温湿度范围为:1月份平均温度为-18.3℃以上,春季均温为5.8℃以上,秋季均温为2.6℃以上,冬季均温为-15.6℃以上,全年均温为3.9℃以上;春季均湿为37﹪以上,年均湿为39.4﹪以上,年降水量在130.4mm以上.综合分布区调查资料分析,光肩星天牛猖獗危害地区的1月份平均温度为-13.4℃以上、年均气温在3.9℃以上,年均湿度44.9﹪以上.通过对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光肩星天牛危害区林间实际调查及研究资料,参照被害等级划分标准归纳整理,将139个北方常见树种划分为4等级,计有高感树种40个,感虫树种4个,抗虫树种16个,免疫树种79个.不同柳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存在差异.柳树的导管壁厚度、木化细胞半径、木化细胞壁厚和纤维宽度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树皮含水量与光肩星天牛卵孵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柳树韧皮部可溶性糖含量与光肩星天牛产卵刻槽数呈正相关;韧皮部单宁含量与光肩星天牛卵孵化率和越冬幼虫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杨树品种韧皮部和木质部在次生代谢物质种类上存在差别,在含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光肩星天牛的治理应采取生态控制对策,采用多树种合作防御模式,利用现有的被光肩星天牛危害或受到该虫威胁的林地通过伐根嫁接优良的抗性树种或兼抗、耐害的树种或品种,根据各地虫源地天牛种类及发生情况,按照一定的隔离带宽度(1km)设置抗性树种隔离带,无论是片林还是林带,都可有效地控制光肩星天牛危害.这套技术措施,尤其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