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小兴安岭退化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恢复与重建途径及模式研究
【6h】

大小兴安岭退化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恢复与重建途径及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湿地及其相关概念

1.1.1湿地概念

1.1.2森林湿地概念

1.1.3恢复生态学概念

1.2国内外退化湿地恢复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1.2.1国内外退化湿地恢复研究概况

1.2 2国内外退化湿地恢复研究的发展趋势

1.3国内外森林湿地研究概况

1.3.1国外森林湿地的研究概况

1.3.2国内森林湿地的研究概况

1.4本项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2研究内容

2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2.1.1大兴安岭研究区概况

2.1.2小兴安岭研究区概况

2.2研究方法

2.2 1野外调查方法

2.2.2数据分析方法

3大小兴安岭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结构特征

3.1大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结构特征

3.1.1大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结构特征

3.1.2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结构特征

3.2大小兴安岭自然演替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结构特征

3.2.1大兴安岭自然演替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结构特征

3.2.2小兴安岭自然演替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结构特征

3.3大小兴安岭林区人工重建森林湿地过渡带的群落结构特征

3.3.1大兴安岭林区人工重建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结构特征

3.3.2小兴安岭林区人工重建的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结构特征

3.4本章小结

4大小兴安岭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

4.1大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

4.1.1大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

4.1.2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沼泽过渡带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

4.2大小兴安岭干扰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

4.2.1大兴安岭干扰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

4.2.2小兴安岭干扰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

4.3本章小结

5大小兴安岭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蓄积生产力

5.1大、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蓄积生产力

5.1.1大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蓄积生产力

5.1.2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蓄积生产力

5.2大小兴安岭干扰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蓄积生产力

5.2.1大兴安岭干扰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蓄积生产力

5.2.2小兴安岭干扰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蓄积生产力

5.3本章小结

6大小兴安岭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植物多样性

6.1大小兴安岭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α多样性

6.1.1大兴安岭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α多样性

6.1.2小兴安岭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的α多样性

6.2大小兴安岭森林湿地过渡带的β多样性

6.2.1大兴安岭森林湿地过渡带的β多样性

6.2.2小兴安岭森林湿地过渡带的β多样性

6.3本章小结

7大小兴安岭退化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恢复与重建模式

7.1大小兴安岭退化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演替恢复模式

7.2大小兴安岭退化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人工重建模式

7.3大小兴安岭退化森林湿地过渡带群落近自然恢复模式

7.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标准木解析方法和α,β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小兴安岭采伐、火烧、造林干扰形成的退化森林沼泽过渡带群落的结构特征、生物量、蓄积量、植物多样性及其沿森林湿地过渡带环境梯度变化规律,并与天然森林沼泽过渡带群落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定量评价自然演替途径和人工造林途径的恢复效果,探讨退化森林湿地的有效恢复途径及恢复模式,以便为我国东北退化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天然和火烧或采伐干扰后演替森林沼泽群落均是由毛赤杨、白桦和兴安落叶松2~3个树种组成,并且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呈现出建群种更替规律性,但火烧干扰加强了群落建群种的优势地位,而采伐干扰使个别群落建群种的优势地位有所削弱。而人工重建森林沼泽群落均是以兴安落叶松占优势地位,仅混生有少量天然更新的毛赤杨或白桦,也未呈现出沿过渡带环境梯度建群种更替规律性。 (2)大、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沼泽群落(79.4%~90.0%或49.6~67.3%)和火烧或采伐后演替群落(96.8%~99.1%或80.0~93.3%)的径级分布均以小径级林木占绝对优势,并随径级增大呈现出递减型分布规律性,且沿沼泽至森林方向过渡带环境梯度,小径木比例呈递减趋势,而中径木的比例呈递增趋势;人工沼泽林群落的径级分布与天然和演替群落有所不同,在过渡带环境梯度下部生境地段上以小径级林木(72.06%~100.00%或84.56~93.40%)占绝对优势,而在过渡带环境梯度中上部生境地段上则以中径级林木(70.69%~71.08%或38.67~47.74%)占优势地位。 (3)大兴安岭不同干扰型森林沼泽过渡带各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年平均生物量积累量)变动较大,天然(1.2320~4.4322 t.hm<'-2>.a<'-1>)、火烧演替(1.7102~10.7835 t.hm<'-><'2>.a<'-1>)和人工重建(2.1894~6.3084 t.hm<'-2>.a<'-1>)的森林沼泽过渡带各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沿沼泽至森林方向的过渡带环境梯度分别呈现单峰型、递减型、波动型分布规律,且火烧演替和人工重建的森林沼泽群落分别较天然群落提高了126.34%和47.24%;小兴安岭天然(3.5881~7.3503 t.hm<'-2>.a<'-1>)、火烧演替(3.6423~11.1350 t.hm<'-2>.a<'-1>)、采伐演替(4.1538~7.6100 t.hm<'-2>.a<'-1>)和人工重建(3.5670~8.7925 t.hm<'-2>.a<'-1>)的森林沼泽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沿沼泽至森林方向的过渡带环境梯度分别呈现近似恒定型(除沼泽生境较高外)、波动型、近似递增型(除上部生境较低外)和递增型分布规律,且火烧演替、采伐演替和人工重建森林沼泽群落分别较天然群落提高了52.16%、58.08%和20.10%(在过渡带中上部生地段上提高61.73%~89.85%)。 (4)大兴安岭森林沼泽群落的蓄积生产力(年平均蓄积生长量)沿沼泽至森林方向的过渡带环境梯度变动也较大,天然森林沼泽群落(6.6898~1.4118 m<'3>.hm<'-2>.a<'-1>)和火烧演替森林沼泽群落(6.0059~1.6126 m<'3>.hm<'-2>.a<'-1>)均呈现递减型分布规律,而人工重建的森林沼泽群落(4.3497~6.9905 m<'3>.hm<'-2>.a<'-1>)则呈现递增型分布规律,且火烧演替群落和人工重建群落的生产力分别较天然群落有所降低或提高(-10.22%~24.97%和-34.67%~395.15%);小兴安岭天然森林沼泽群落生产力(3.5650~3.6611 m<'3>.hm<'-2>.a<'-1>)沿沼泽至森林方向的过渡带环境梯度呈恒定型分布规律,采伐演替森林沼泽群落(2.5452~1.3042 m<'3>.hm<'-2>.a<'-1>)呈现递减型分布规律,而人工重建森林沼泽群落(3.3548~10.8194 m<'3>.hm<'-2>.a<'-1>)则呈递增型分布规律,且采伐演替群落和人工重建群落的生产力分别较天然群落有所降低或提高(-28.61%~64.38%和101.73%~151.10%)。 (5)在大兴安岭林区,火烧演替和人工重建的森林沼泽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的Cody指数和群落相似性系数分别较天然森林沼泽群落提高了74.00%和76.24%、50.12%和12.68%、31.91%和16.45%、5.00%和85.00%。因此,火烧演替途径在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方面优于人工造林途径;而在小兴安岭林区,采伐演替、火烧演替和人工重建森林沼泽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Cody指数和群落相似性系数分别较天然群落降低了37.37%、21.08%、11.32%,60.46%、48.92%、14.69%,62.64%、42.64%、44.00%和74.36%、66.67%、74.36%。因此,人工造林途径在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方面优于火烧演替途径,后者又优于采伐演替途径。 (6)在综合评价自然演替途径和人工重建途径的恢复效果基础上,探讨了大、小兴安岭退化森林湿地的有效恢复模式,并提出了针对大、小兴安岭林区森林湿地过渡带中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的三种恢复模式,即:辅以人为干预的自然演替恢复模式、参照天然森林湿地群落结构与功能的人工重建模式和自然演替途径与人工重建途径相结合的近自然恢复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