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研究
【6h】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低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1.1.2 低碳经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1.1.3 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3.1 国外研究文献述评

1.3.2 国内研究文献述评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范畴与结构框架

1.6.1 研究的范畴

1.6.2 研究的结构框架

2 主要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综述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低碳经济

2.1.2 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2.1.3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区域农业协调发展

2.2 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理论综述

2.2.1 低碳经济理论

2.2.2 系统论

2.2.3 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现状

3.1.1 农产品消费增长与碳排放减少要求不协调

3.1.2 农产品品质提升与碳减排要求一致

3.2 我国农业发展与碳排放间关系的阶段划分

3.2.1 农业发展与碳排放不相关阶段

3.2.2 农业发展与碳排放潜在相关阶段

3.2.3 农业发展与碳排放正相关阶段

3.2.4 农业发展与碳排放负相关阶段

3.3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农业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3.3.2 耕地数量少且固碳能力降低

3.3.3 化学农业致使温室气体大量排放

3.3.4 国家高额补贴致化肥施用急剧膨胀

3.3.5 农药与农膜过度施用严重污染农业生产环境

3.3.6 低碳农产品认证体系和市场体系不健全

3.4 本章小结

4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协整理论概述

4.2 研究对象

4.3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3.1 指标选取

4.3.2 数据来源

4.4 协整分析

4.4.1 东北部典型地区协整分析

4.4.2 东部典型地区协整分析

4.4.3 中部典型地区协整分析

4.4.4 西部典型地区协整分析

4.5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评价

5.1 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标志

5.1.1 区域农业发展的经济协调

5.1.2 区域农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协调

5.1.3 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协调

5.2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农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评价目的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5.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4 数据来源与说明

5.3 评价方法的选择

5.4 BP神经网络模型与评价程序

5.4.1 BP神经网络的结构

5.4.2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5.4.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程序

5.5 我国农业协调度的时间评价

5.5.1 指标数据归一化处理

5.5.2 BP神经网络的建立

5.5.3 训练及仿真

5.5.4 结果分析

5.6 我国农业协调度的空间评价

5.6.1 评价过程

5.6.2 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驱动分析

6.1 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

6.1.1 农业演进规律的驱动

6.1.2 农业生态环境压力的驱动

6.1.3 消费者需求的驱动

6.1.4 经济利益的驱动

6.1.5 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驱动

6.1.6 农业科技的驱动

6.2 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

6.2.1 激励机制

6.2.2 制约机制

6.2.3 保障机制

6.3 本章小结

7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7.1 农业协调发展的调节方式

7.1.1 政府调节

7.1.2 建立统一的低碳农产品市场体系

7.1.3 农业生态系统自身调节

7.2 农业协调发展的经济主体培育

7.2.1 培育农业企业

7.2.2 培育新型农民

7.2.3 培育农村中介组织

7.3 农业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

7.3.1 东部地区

7.3.2 中部地区

7.3.3 西部地区

7.3.4 东北部地区

7.4 农业协调发展的碳金融支持

7.4.1 构建农业碳金融市场体系

7.4.2 构建农业碳金融组织体系

7.4.3 构建农业碳金融产品体系

7.4.4 构建农业碳金融政策体系

7.5 农业协调发展的技术创新

7.5.1 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共同研发低碳农业生产技术

7.5.2 建立并推广低碳农业技术试点示范基地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排放源,其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为了确保农业产量,我国农业采用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生产方式,这就使区域农业发展与碳减排间出现了不协调现象。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因而本文在遵循农业生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原则下,确保农产品供给,促进区域农业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包括:
  首先,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并根据农业发展与碳排放间关系对各阶段进行划分:农业发展与碳排放不相关阶段、农业发展与碳排放潜在相关阶段、农业发展与碳排放正相关阶段、农业发展与碳排放负相关阶段。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耕地量少固碳能力降低、化学农业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国家高额补贴致化肥需求膨胀、农药与农膜过度施用等影响农业协调发展的问题。
  其次,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模型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进行建模分析,根据各因素对我国不同区域典型省份农业产值的影响程度,结合农用化学物质碳排放系数以及各典型省份的森林资源情况,得出多数区域现有的森林资源无法完全吸收农业生产碳排放的结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别对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农业在低碳经济趋势下总体协调程度不断提高;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东部区域经济协调度较好,而经济较落后但农业资源未被完全开发的西部地区资源环境协调度较好,但社会协调度较差。
  再次,提出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推进机制。本文分别从农业经济演进规律、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消费者的低碳农产品需求等方面,探讨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各种驱动因素,并分别从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推进机制。
  最后,提出低碳经济视角下促进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策略。一是通过政府、市场和农业生态系统自身调节促进农业协调发展;二是培育农业经济主体;三是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作物碳吸收率及经济、资源和社会协调发展情况对区域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四是发展农业碳金融为农业协调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区域共同研发并共享创新农业低碳化生产技术,促进低碳技术资源利用效果最大化,并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的形式推广农业低碳化生产。
  综上,本文以分析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为前提,以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和运行机理为切入点,在对我国农业发展及与碳排放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数量经济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建立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农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对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程度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评价;通过对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驱动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机制;最后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进一步丰富了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理论,并为各级政府应对温室效应制定农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