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森林健康评价
【6h】

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森林健康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森林健康与评价研究进展

1.2.1 森林健康研究进展

1.2.2 森林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1.3 我国森林健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样地设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条件

2.1.2 气候条件

2.1.3 土壤特征

2.1.4 植被特征

2.2 样地设置

2.3 本章小结

3 吉林蛟河林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健康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测定方法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2 测定方法

3.2 研究方法

3.2.1 构建森林土壤健康评价的隶属度矩阵

3.2.2 确定森林土壤健康评价指标的权重

3.2.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3.2.4 森林土壤健康评价模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森林土壤评价指标变异程度分析

3.3.2 指标测定与分析

3.3.3 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土壤健康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吉林蛟河不同演替阶段森林植物α多样性评价

4.1 群落物种多样性评价指标

4.1.1 物种丰富度指数

4.1.2 物种多样性指数

4.1.3 物种均匀度指数

4.1.4 生态优势度指数

4.2 α物种多样性评价

4.2.1 物种丰富度

4.2.2 物种多样性

4.2.3 物种均匀度

4.2.4 生态优势度

4.3 本章总结

5 吉林蛟河林场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健康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

5.2 指标的测定

5.2.1 生产力指标

5.2.2 组织结构指标

5.2.3 抵抗力指标

5.2.4 森林土壤健康指标

5.3 因子分析

5.3.1 因子分析的使用条件

5.3.2 因子提取

5.3.3 因子权重

5.4 指标无量纲化

5.5 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健康评价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正在以飞快的速度与高强度影响并改变着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最为显著,森林覆盖总面积由早期的75亿公顷下降到现在的32亿公顷。19世纪80年代初,德国林业局提出森林健康的概念,世界范围内森林的衰退与减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使人们开始致力于森林的保护工作。
  本文首先对森林健康和森林健康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详细介绍森林健康概念的由来和森林健康的三种特征,其中,森林健康的特征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而不同,本文以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为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处在四种不同演替阶段的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老龄林,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权重,最终得出各自的健康指数,以判断各林龄的健康状态。在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后,以Contanza著名的VOR模型(生产力V、组织结构O、恢复力R)为参照,借鉴李秀英学者的指标体系,加入土壤质量S这一因素,建立新型VORS评价模型,初步组成吉林蛟河林场森林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其中,由于森林土壤健康评价是对森林进行健康评价的基础,因此重点分析森林土壤健康状况这一指标,并使用隶属度函数和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各龄林土壤健康状态均为中等。除此之外,对研究区植物α多样性指标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法和Duncan多范围检验法从多种测算指数中选出最适合研究区进行比较的指数,结果为: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Gini)生态优势度指数。
  在获得各指标数值后,通过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有效的因子,来降低森林健康评价指标的维度,减少指标信息的重复性,并利用因子累计贡献率公式计算因子的权重,最后得出该研究区森林的健康状态的结果为:成熟林为健康状态,近熟林和老龄林为亚健康状态,中龄林为不健康状态。

著录项

  • 作者

    蔡小溪;

  •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
  • 学科 森林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吴金卓;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718.557;
  •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演替阶段; 森林健康; 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