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江平原野鸟AIV、NDV监测及病毒体内分布研究
【6h】

三江平原野鸟AIV、NDV监测及病毒体内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禽流感病毒

1.2 新城疫病毒

1.3 荧光定量PCR

1.4 生态位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实验1 三江平原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及新城疫病毒的监测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鸡胚及红细胞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样品处理

2.2.3 病毒的分离

2.2.4 血凝实验

2.2.5 引物

2.2.6 提取病毒RNA

2.2.7 反转录

2.2.8 PCR

2.2.9 AIV血凝素亚型及神经氨酸酶亚型鉴定

2.3 实验结果

2.3.1 病毒分离结果

2.3.2 AIV病毒亚型鉴定结果

2.3.3 HA和NA亚型分布

2.4 讨论

2.5 小结

3 实验2 AIV与NDV混合感染检测与分析

3.1 标准品制备及标准曲线建立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AIV标准品制备

3.1.3 实验方法-AIV标准品曲线建立

3.1.4 实验方法-NDV标准品制备

3.1.5 实验方法-NDV标准曲线建立

3.2 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验证

3.2.1 实验方法-特异性实验

3.2.2 实验方法-敏感性实验

3.2.3 实验方法-重复性实验

3.3 样品检测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4 结果

3.4.1 PCR鉴定结果

3.4.2 PCR产物胶回收结果

3.4.3 菌液鉴定结果

3.4.4 菌液测序结果

3.4.5 质粒酶切结果

3.4.6 质粒单切胶回收纯化后浓度测定结果

3.4.7 荧光定量PCR引物浓度优化结果

3.4.8 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建立结果

3.4.9 标准曲线数据分析

3.4.10 特异性实验结果

3.4.11 敏感性实验结果

3.4.12 重复性实验结果

3.4.13 样品荧光定量检测结果

3.4.14 样品浓度

3.4.15 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

3.5 讨论

3.5.1 标准品及荧光染料的选择

3.5.2 标准曲线均满足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

3.5.3 AIV及NDV主要分布在呼吸系统

3.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传染性疫病。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引起的也是以感染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两种疫病都曾发生多次大爆发,不仅危害养禽业也能感染人类。禽流感及新城疫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两种禽类疫病。每当该病爆发常常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两种疫病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并且越来越深入。本论在2013年至2015年间对三江平原地区两种疫病进行监测研究并对混合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
  野鸟是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的天然宿主,野生候鸟具有迁徙习性可携带病毒到其他地方导致疫病传播和爆发。因此对野鸟的流行病学监测对了解疫病的分布和进行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三江平原地区的野生鸟类进行了为期2年的禽流感及新城疫流行病学调查,共采集野鸟样品1770份,其中有15份样品呈AIV阳性,病毒总分离率为0.85%,4份样品呈NDV阳性,病毒总分离率为0.23%。AIV及NDV的分离率均较低,H16N3亚型为三江平原地区禽流感病毒的的优势亚型。
  在两种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中,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较常见。而目前关于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生态学意义尚不清楚,因此为研究野鸟中两种病毒混合感染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分析了实验室采集于2011年10月份向海地区采集的12只野鸭脏器样品,AIV及NDV的PCR鉴定均为阳性。本研究采用绝对荧光定量绝方法以及生态位概念对其进行分析,探索两种病毒在野鸟体内的生态位关系,进而揭示了在混合感染时两种病毒的分布规律以及生态位情况。混合感染的野鸭中AIV生态位大于NDV生态位并且AIV及NDV主要分布于呼吸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