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伴生树种对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6h】

伴生树种对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原始红松林概况

1.2 原始红松林伴生树种概况

1.3 土壤微生物及其多样性的研究

1.3.1 土壤微生物概论

1.3.2 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3.3 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1.4 土壤酶的概述

1.4.1 土壤酶的作用

1.4.2 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因素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气候条件

2.1.2 土壤条件

2.1.3 植被类型

2.2 样地选择

2.3 土壤采集

2.4 仪器与试剂

2.4.1 仪器

2.4.2 药品

2.5 研究方法

2.5.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5.2 土壤酶活的测定

2.5.3 土壤微生物的测定

2.6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原始红松林植被群落结构组成

3.2 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性质

3.2.1 土壤含水率

3.2.2 土壤的pH值

3.2.3 土壤养分

3.3 原始红松林土壤酶活性

3.3.1 土壤酸性磷酸酶

3.3.2 土壤β-葡萄糖苷酶

3.3.3 土壤脲酶

3.3.4 土壤过氧化氢酶

3.3.5 土壤多酚氧化酶

3.4 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3.4.1 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的数量

3.4.2 土壤微生物群落平均吸光值(AWCD)

3.4.3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在我国天然混交林中具有最典型、最完善的生态系统,其物种多样性丰富、森林结构稳定、生产力高,使得各树种均能得到良好的生存条件。由于伴生树种不同导致红松林下的腐殖质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因此,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环境的指示因子能够反映红松林土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通过对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的研究来评价土壤活力,进而为选取适宜红松生长的伴生树种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为基地,以紫椴红松林、冷杉红松林和青楷槭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工红松林为对照林型,采用生态群落调查法、稀释平板法及BIOLOG ECO微平板法对各植被层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1、在4种林型中,土壤含水率为表层>2-20cm层,且有伴生树种的混交林含水率均高于人工红松林。4种林型土壤属于酸性土壤,pH值均小于7。土壤有机质含量除了人工红松林速效磷最高外,均以有伴生树种的混交林中最高
  2、4种林型土壤酶活性多以7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青楷槭红松林和紫椴红松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冷杉红松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最低;冷杉红松林土壤脲酶活性最高,人工红松林土壤脲酶活性最低;紫椴红松林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冷杉红松林最低。
  3、对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研究结果显示,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总数为冷杉红松林>紫椴红松林>青楷槭红松林>人工红松林。冷杉红松林细菌和放线菌总数最多;紫椴红松林真菌总数最多。
  4、土壤微生物AWCD值表现为冷杉红松林>紫椴红松林>人工红松林>青楷槭红松林。SW指数为冷杉红松林>青楷槭红松林>紫椴红松林>人工红松林;SP指数为紫椴红松林>青楷槭红松林>冷杉红松林>人工红松林;Mclntosh指数为冷杉红松林>紫椴红松林>青楷槭红松林>人工红松林。4种林型多样性指数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