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Cx40和Cx43表达的研究
【6h】

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Cx40和Cx43表达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郑重声明

引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综述心肌细胞缝隙连接与缝隙连接蛋白的研究进展

中英文缩略语

致 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1914年,Garrey做了创新性地实验,这些实验表明折返是房颤的发病机制,他进一步提出,房颤的持续与其所发生的心肌组织大小相关,即临界量心房组织的概念—也就是说临界量的心房组织是房颤维持的一个重要条件,低于临界量房颤就不能维持。这标志着现代房颤机制的基础研究的开始。在此后90年的历史过程中,人们陆续提出过多种的房颤机制假说,“折返(多发子波折返)”说被大家认可,也已经为很多实验所证实。己报告有四种折返模式:环状模式、主导环模式、“8字”形模式以及螺旋波模式。其中环状折返模式必须有一个解剖屏障,另外三种仅需要一个功能性屏障即可。上述的理论都以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异常为基础,但单个细胞离子通道改变只能影响细胞的兴奋性,而整个心肌电冲动的传导还取决于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的参与,才使整个心肌组织表现为同步兴奋。已有的在动物心房颤动模型和人类手术标本的研究,均提示组成GJ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有关。目前在哺乳动物心脏已鉴定出5种Cx,即Cx40、Cx43、Cx45、Cx37、Cx46。其中Cx40、Cx43、Cx45在心肌分布有相对丰富,而Cx37是血管壁主要的缝隙连接蛋白。在心房或心室肌细胞中偶尔可发现微量的Cx37、Cx46。Cx43除了窦房结、房室结、部分传导系统外,存在于整个心脏,Cx40表达在心房(小鼠心脏除外)和传导系统近端最强,Cx45局限于窦房结、房室结及传导系统。可见,各种Cx在心脏的不同区域分布不同,而且其数量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在调节心脏传导速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上述五种Cx以Cx40在心房分布最强,Cx43在心房也较另外三种为优。对于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Cx40、Cx43的表达量,各种实验结论却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另外,风心病虽然多累及二尖瓣膜,但心脏的传导系统却与右心房紧密相关。本研究拟对风心病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的患者右心房肌细胞Cx40、Cx43的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心房颤动对Cx40、Cx43表达的影响,以揭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Cx的表达量变化与心房颤动的关系,从而为对房颤的防治作出有益的探索。 方法:3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心电图报告、心脏超声和临床查体,回顾性分为对照组(8例,均为窦性心律)和实验组(23例),实验组又根据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分为两个亚组:实验Ⅰ组11例,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持续时间≤6月;实验Ⅱ组12例,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均>6月。对选中的风心病伴或不伴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后,于手术中取其右心耳处心房肌标本置于液氮中保存备用。通过采用westernblot即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的方法分析其Cx40、Cx43的表达。实验数据首先作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作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若为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作非参数检验进行不同组间差异的分析,以中位数表示。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然后判断对照组、实验组Ⅰ和实验Ⅱ组有无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右心房肌Cx比较:1、对照组患者Cx43表达量虽较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均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右心房肌Cx40表达量减少30%(P<0.05),差异性明显;实验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右心房肌Cx40表达量减少52%(P<0.05),差异性更为明显。 结论:1、三组患者右心房肌Cx43表达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可能没有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2、Cx40的表达量,在有心房颤动者较无心房颤动者明显降低,且随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更加明显,表明Cx40表达下调可能是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