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恶性肿瘤阴虚证与细胞因子IL-1α、IL-1β、IL-1R及IL-8相关性的研究
【6h】

恶性肿瘤阴虚证与细胞因子IL-1α、IL-1β、IL-1R及IL-8相关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 言

一恶性肿瘤阴虚证IL-1α、IL-1β、IL-1R及IL-8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二恶性肿瘤阴虚证IL-1α、IL-1β、IL-1R及IL-8变化规律的基因芯片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综述 阴虚证发病机理及相关因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英文缩略词索引

致 谢

展开▼

摘要

实验背景: 癌症目前已经成为多发病、常见病,为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而肺癌在我国城市中的发病率更是高居癌症的首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很难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超过75﹪的患者就诊时就已属中晚期,治疗较果较差<'[1]>。多数晚期肺癌患者伴有阴虚证,其易引起患者体质的恶性消耗,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力,这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对综合治疗的耐受能力而影响治疗措施的进行。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阴虚证的发病学机理即阴虚证的本质,我国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多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由于阴虚证的本质过于复杂,至今仍尚无定论。 申维玺等<'[2-4]>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阴虚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其基本发病学机理是由于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损害作用下,IL-1、TNF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相对增强、生物学活性相对升高,并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失调,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 实验目的: 目前“阴虚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的论断还仅仅是一个理论模型,还要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来证明其正确性。本实验应即是应用基因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从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两个层面探讨了肺癌出现阴虚证时IL-1α、IL-1β、IL-1R及IL-8表达的变化规律,来验证阴虚证的发病学机理是由于IL-1、TNF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相对增强、生物学活性相对升高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这一理论研究结论。实验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癌阴虚证患者工L-1α、IL-1 β、IL-1R及IL-8的蛋白表达水平选取20例肺癌阴虚证患者和20例肺癌无阴虚患者,其中肺癌阴虚证患者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41-70岁;肺癌无阴虚证患者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7-70岁.以患者手术后大体肺石蜡包埋组织(材料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提供)为材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两组患者IL-1α、IL-1β、IL-1R及IL-8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 2.应用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肺癌及其他疾病阴虚证患者外周血IL-1 α、IL-1 β、IL-1R及IL-8的基因表达水平病例共分为三组,每组两例,采用1:1做对照。分别为:①胃癌组:包括胃癌阴虚证与其对照病例(胃癌无阴虚);②结肠癌组,包括结肠癌伴阴虚证与其对照病例(结肠癌无阴虚);③肺癌组,包括肺癌阴虚证与其对照病例(肺癌无阴虚)。 结果: 1.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肺癌阴虚组细胞内IL-1α、IL-1β及IL-8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R表达水平在两组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 2.基因芯片结果显示,肺癌组中,IL-1 α、IL-1β和IL-8的基因表达信号值在阴虚患者中比非阴虚患者有上调。而IL-1R则较非阴虚患者有下降。在结肠癌组中IL-1 α、IL-1 β、IL-1R在阴虚患者中比非阴虚患者有上调,IL-8较非阴虚患者有下降。在胃癌组则IL-1α、IL-1β、IL-1R及IL-8基因表达的信号值在阴虚患者中均较非阴虚患者有上调。 结论: 1.发现阴虚证发生时,IL-1α、IL-1β和IL-8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活性增高,阴虚证的病理生理机制与IL-1α、IL-1β和IL-8等炎性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 2.IL-1α、IL-1β、IL-1R及IL-8等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阴虚证的本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