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资本与政府扶贫开发绩效研究——信阳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分析
【6h】

社会资本与政府扶贫开发绩效研究——信阳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1.1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研究缘起

1.1.2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相关研究文献及其分析

1.2.1关于社会资本与贫困治理的研究

1.2.2关于社会资本与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1.2.3关于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1.2.4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

1.3研究工具与方法

1.4田野点的选择

1.5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内容结构

1.5.1研究的基本思路

1.5.2.内容结构

1.6研究的创新之处

2.研究问题的提出

2.1社会资本范式的贫困

2.2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资本效应

2.3流动农民的社会支持网

2.4相关概念界定与本文的研究问题

2.4.1相关概念界定

2.4.2本文的研究问题

3.信阳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的运作模式

3.1“订单培训”的就业模式

3.2“农民工工会”的维权模式

3.3“金桥工程”的聚结模式

3.4“回归工程”的发展模式

3.5小结

4.信阳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的绩效分析

4.1“订单培训”的就业效应

4.2“农民工工会”的维权效应

4.3“金桥工程”的聚结效应

4.4“回归工程”的发展效应

5.结论与启示

5.1本文的研究结论

5.1.1政府投资政府社会资本和引导民间社会资本构建了社会支持网

5.1.2社会支持网导向的劳动力转移项目绩效显著

5.2政策启示

5.2.1投资政府社会资本,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支持网

5.2.2引导民间社会资本,拓展社会支持网的公共空间

5.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健康发展是现代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政府扶贫开发实践中,一些地区和群体可以有效地摆脱贫困,而有些却长期陷于贫困的境地,是什么因素影响和制约着政府扶贫开发的绩效,如何提高政府扶贫开发的绩效。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绩效的相关关系给我们重要启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是否同样影响扶贫开发的绩效呢? 本文依据社会资本范式的贫困、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资本效应和流动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等相关理论,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意识,进入田野点收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展开具体分析,重点探讨社会资本与劳动力转移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结论,回应研究问题。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工具和方法、以及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研究问题的提出首先梳理既有研究成果,包括社会资本范式的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资本效应和流动农民的社会支持网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 第三部分:信阳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的运作模式主要对信阳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的运作状况展开分析,重点探讨信阳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的机制创新。 第四部分:信阳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的绩效分析重点分析信阳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运作机制创新所显示的成效。 第五部分:结论与启示提出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本文试图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创新: 一是用社会资本分析政府劳动力转移项目的绩效问题,认为政府在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项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投资政府社会资本和引导民间社会资本是政府提升贫困群体社会资本存量的主要手段,政府通过这两种手段为外出务工人员构建社会支持网,而社会支持网有助于提高劳动力转移项目的绩效。 二是研究贫困群体外出就业中的社会支持网问题,认为政府投资政府社会资本为外出务工人员构建了正式社会支持网,政府引导民间社会资本为外出务工人员构建了非正式社会支持网,两种支持网的支持功效有所差异,其中,政府社会资本构建的社会支持网的支持效用更为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