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视交叉周围肿瘤MRI表现与视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6h】

视交叉周围肿瘤MRI表现与视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论文部分 视交叉周围肿瘤MRI表现与视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部分 MRI在脑内视路病变中的应用现况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中英文缩略词表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视交叉周围肿瘤可压迫视交叉、视神经和视束造成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症状,本文对累及视交叉的视交叉周围肿瘤进行影像-临床-实验室检查,研究视交叉周围肿瘤与视力、视野及视诱发电位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研究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搜集2007.9至2008.12期间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视交叉周围肿瘤行高场(西门子3.0T或1.0T)视交叉MRI、视力、视野及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视交叉MRI常规做冠状位、矢状位、轴位T1WI、冠状位、轴位T2WI;层厚/层间距:3.0mm/0mm,FOV为210mm×210mm,矩阵为256×256;2次采集。所有MRI图像均由两名从事MRI诊断的专业人员双盲读片。1.视交叉受压位置及移位方向分类:根据视交叉受压位置及移位方向分为三类:A类:肿瘤从视交叉下方压迫视交叉,使之上移,其中单纯压迫视交叉者为A1类,除向上压迫视交叉外同时压迫视交叉前和/或后者为A2类;B类:肿瘤从视交叉上方压迫视交叉,使之下移,其中单纯压迫视交叉者为B1类,除向下压迫视交叉同时压迫视交叉前和/或后者为B2类;C类:视交叉被肿瘤包埋或显示不清。2.视野改变:将视野缺损类型分为7型,分别为正常视野、一侧暗点、单一象限缺损,颞侧偏盲、颞侧偏盲越过中线扩展至鼻上和/或鼻下象限、向心性缩小、全盲。将视野损害程度分为小于1/2象限、1个象限、2个象限、3个象限、4个象限5个级别。3.视诱发电位改变:将VEP表现分为5级:Ⅰ级—潜伏期正常,波形清楚平滑;Ⅱ级—潜伏期正常,波幅降低,或波幅正常但潜伏期延长;Ⅲ级—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Ⅳ级—波形异常,潜伏期延长,波形难以辨认和分析;Ⅴ级—反应消失,平直。4.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采用秩和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平。
  结果:一.视交叉周围肿瘤生物学特性与视功能的关系:1.视交叉受累及视交叉周围肿瘤大小与视功能改变的关系:所有视交叉受累患者中,直径小于30mm的视交叉周围肿瘤较直径大于30mm视交叉周围肿瘤,其视力下降程度、视野损害范围大小、视诱发电位改变级数轻。视交叉周围肿瘤大小与视力下降程度、视野损害范围、视诱发电位改变级数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交叉受累及视交叉周围肿瘤内部结构与视功能改变的关系:所有视交叉受累患者中,视交叉周围肿瘤内部结构与视力下降程度,视野损害范围大小、视诱发电位改变的级数依次为囊性最轻,囊实性次之,实性最重;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5)。3.视交叉受累及视交叉周围肿瘤病理类型与视功能改变的关系:本组病例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脊索瘤、胶质瘤、生殖细胞瘤、结核瘤、Rathke囊肿、血管母细胞瘤,视交叉周围肿瘤性质与视功能下降程度,视野损害范围大小、视诱发电位改变的级数不具相关性(P>0.05)。二、视交叉形态位置异常与视功能的关系:1.视交叉受压位置及移位方向与视力下降的关系本组病例中,3例(6眼)为A1类改变,其中光感~0.1者2眼,0.2~1.0者3眼;54例(108眼)为A2类改变,其中光感~0.1者19眼,0.2~1.0者75眼,视力大于1.0者14眼。3例(6眼)为B1类改变,视力大于1.0者3眼,0.5~1.0者3眼;15例(30眼)为B2类改变,其中光感~0.1者4眼,0.2~1.0者23眼,视力大于1.0者3眼。25例(50眼)为C类改变,其中无光感者3眼,光感~0.1者18眼,0.2~1.0者27眼,视力大于1.0者2眼。视力下降程度C类>A类>B类;A2类>A1类;B2类>B1类;相互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视交叉受压位置及移位方向与视野损害的关系本组病例中,A1类表现为正常视野3眼,视野异常累及颞上象限3眼,颞下象限1眼,鼻下象限1眼,鼻上象限0眼;A2类表现为视野异常累及颞上象限105眼,颞下象限95眼,鼻下象限55眼,鼻上象限4眼。B1类表现为正常视野4眼,视野异常累及颞上象限1眼,颞下象限1眼,鼻下象限1眼,鼻上象限1眼;B2类表现为累及颞上象限13眼,颞下象限25眼,鼻下象限3眼,鼻上象限1眼。C类改变无1眼表现为正常视野,视野异常累及颞上象限45眼,颞下象限34眼,鼻下象限24眼,鼻上象限9眼。视野损害程度C类>A类>B类;A2类>A1类;B2类>B1类;相互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视交叉受压与视诱发电位异常的关系A1类视诱发电位<Ⅲ级者5眼,视诱发电位≥Ⅲ级者1眼;A2类视诱发电位<Ⅲ级者53眼,视诱发电位≥Ⅲ级者55眼。B1类视诱发电位<Ⅲ级者6眼;B2类视诱发电位<Ⅲ级者24眼,视诱发电位≥Ⅲ级者6眼。C类改变视诱发电位<Ⅲ级者17眼,视诱发电位=Ⅲ级者33眼。视觉诱发电位异常C类>A类>B类;A2类>A1类;B2类>B1类;相互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视交叉周围肿瘤的大小、内部结构与视功能的损害有相关性(P<0.05)。2.视交叉周围肿瘤的性质与视功能的损害无相关性(P>0.05)。3.视交叉受压下移时,视功能损害最轻,视交叉受压上移时较重,视交叉被包埋或显示不清时,视功能损害最重(P<0.05)。4.视交叉受压下移时视野缺损发生的顺序由高向低为颞下象限→颞上象限→鼻下象限→鼻上象限;视交叉被包埋或显示不清及视交叉受压上移时,顺序为颞上象限→颞下象限→鼻下象限→鼻上象限。5.颞侧偏盲越过中线扩展至鼻上、鼻下象限为视交叉周围肿瘤最常见的视野缺损类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