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膜损伤后狭窄影响的实验研究
【6h】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膜损伤后狭窄影响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论文部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血管内膜损伤后狭窄影响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内皮祖细胞在抑制血管损伤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正文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动员自体骨髓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观察其对骨髓中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及对血管内膜损伤后狭窄的作用。
  方法:以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1只(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应用球囊导管拖拉法建立髂动脉内膜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七只):损伤治疗组兔髂动脉损伤后通过血管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动员自体骨髓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每日一次,持续动员一周。损伤对照组兔髂动脉损伤后每日血管内注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持续一周。假手术对照组仅结扎一侧股动脉。在动员过程中的第1、4、7天、从耳源静脉采集全部实验兔外周静脉血,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循环中CD34~+细胞的数量。损伤治疗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损伤对照组各实验兔在第2,4,6,8d各测血常规1次。髂动脉内膜损伤术后21天,处死全部各组实验兔并取损伤治疗组、损伤对照组、假手术组髂总动脉标本,作组织病理组织切片,行H-E(Hematoxylinand Eosin)染色、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每张切片的血管壁厚度、血管内膜厚度、计算血管新生内膜/中膜比值。观察反应新生内膜增生效应的PCNA免疫组化。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实验数据以(?)±s表示。
  结果:静脉注射VEGF的损伤治疗组和未进行静脉注射VEGF的损伤对照组及假手术对照组之间第4、6天的白细胞数量及单核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循环中的CD34细胞阳性率为0.176%,损伤对照组在手术后第1、4、7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循环中的CD34细胞阳性率分别是1.735%、0.689%、0.307%,表明手术及血管内皮损伤对兔体内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有明显的动员作用,统计学分析显示,损伤对照组兔外周循环中的CD34阳性细胞的数量在术后第1、4、7天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损伤后VEGF治疗组在手术后第1、4、7天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循环中的CD34细胞阳性率分别是2.736%、3.120%、2.358%,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体内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有非常显著的动员作用,在给药第1天,兔外周血中的CD34~+细胞就表现显著增加趋势,在给药第4天CD34~+阳性细胞的数量达到高峰,其增加趋势持续到第7天。统计学分析显示,VEGF治疗组在给药后第1、4、7天外周循环中CD34~+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分别与上述两组比较,均有P<0.01。损伤血管新生内膜HE染色,单纯球囊损伤对照组21天后,髂总动脉损伤标本HE染色后可见血管腔内新生内膜增殖明显,血管腔明显狭窄,静脉注射VEGF的损伤治疗组在球囊损伤21天后血管新生内膜增生明显减轻,血管腔狭窄较单纯损伤组轻。血管壁平均厚度:测量正常组血管壁平均厚度为127.36±10.39μm,损伤对照组血管壁平均厚度为261.43±20.10μm,损伤对照组血管平均厚度较正常血管壁厚度明显增厚,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治疗组血管平均厚度为179.65±23.04μm,与损伤对照组比较血管壁厚度明显减小,仅轻度增厚,两组对比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内膜平均厚度:假手术组正常组血管内膜平均厚度为29.07±8.21μm,损伤对照组血管内膜平均厚度为96.30±15.03μm,损伤对照组血管内膜明显严重增厚,与正常血管组统计学对比差别显著(P<0.01)。VEGF治疗组血管内膜平均厚度为54.82±12.03μm,内膜增生程度较损伤对照组明显减轻,仅有轻微内膜增生,两组对比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内膜内膜/中膜比值:计算VEGF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的新生内膜内膜/中膜比值,治疗组平均值为0.58±0.08,损伤对照组平均值为1.01±0.0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1天各组标本进行PCNA免疫组化,计算内膜和中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比例。发现未损伤血管仅有极少数细胞PCNA表达阳性;单纯球囊损伤组新生内膜和中膜均可见较多PCNA阳性表达细胞,VEGF治疗组髂动脉标本中新生内膜和中膜表达PCNA阳性细胞数量较损伤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增加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对机体骨髓中的骨髓单核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祖细胞有动员作用。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血管内膜损伤后能使新生内膜增殖明显减轻,血管腔狭窄程度减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