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
【6h】

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词索引表

声明

第一部分 超声预测胎儿体重不同方法的对比研究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超声胎儿腹围测量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医学技术的进展及在产科的应用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胎儿体重是分娩过程中相对固定不变的因素,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产前准确预测胎儿体重至关重要。
   本研究利用二维超声显像技术对妊娠晚期胎儿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度进行测量,通过常用公式推导计算出预测的胎儿体重,并与胎儿出生体重(fetalbirthweight,FBW)相对比。旨在通过测量几种不同的胎儿生物指标,前瞻性的对比多项指标与单项指标在预测准确性上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了解产前巨大儿的超声预测及相关因素,探讨腹围与巨大儿的相关性。
   第一部分 超声预测胎儿体重不同方法的对比研究
   对象与方法:1随机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于检查后72小时内在我院分娩的单胎或双胎健康孕妇500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7.5±4.6)岁;孕周32~42周,平均(38.8±3.5)周。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称重。
   2仪器使用GELogiq500,探头频率3.5MHz。新生儿体重测量仪为无锡市衡器厂生产的RTz-10A型婴儿秤。
   3孕妇取平卧位,常规产科超声检查排除胎儿畸形。于分娩前72小时内由同一熟练掌握超声测量技能的医师测量胎儿的双顶径(BPD,mm)、腹围(AC,mm)和股骨长度(FL,mm)。每项指标均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其中腹围的测量采用两种测量方法,第一种是传统的测量方法,取超声医学第三版所述之标准即切面包括肝脏,肝内见门静脉左支的脐部,显示的门静脉与胎腹两侧壁基本等距,脐静脉长度约为胎腹前后径的1/3,并且切面与脊柱垂直。测量时须包括胎儿皮肤,记为AC1.。第二种是新的简便的测量方法:取包含胃泡,肝脏并与脊柱垂直的最大腹围层面,无需显示脐静脉,并且此层面上不应出现心脏,肾脏,测量需包括胎儿皮肤,记为AC2。均使用轨迹球沿胎儿腹部外缘直接描记取值。②双顶径及股骨长度均采用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测量方法。
   估计胎儿体重计算方程式有以下几种(Y表示胎儿体重,单位:g):
   单项指标数计算的方程式:
   ①与双顶径相关:Y=51.43×BPD-1516.9②与股骨长度相关:Y=261.6.26+82.419×FL③与腹围相关:Y=25.2×AC-1713.3(AC≥223mm)Y-29.6×AC-291.8.6(AC<223mm)Y=27.3×AC+20.3×FL-3814.6(怀疑IUGR)
   双及多项指标数计算的方程式:
   ④与双顶径、腹围相关:Log10Y=1.599+0.144×BPD+0.032×AC-0.111×BPD×AC/1000⑤与双顶径、股骨长度、腹围同相关:Log10Y=1.4787-0.003343×AC×FL+001837×BPD+0.0458×AC+0.158×FL4新生儿体重及各径线的测量: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由同一医师在新生儿全身裸露的情况下用直尺测量新生儿的双顶径(双侧顶骨最外缘的距离)、股骨长(取股骨两远端间的距离)和腹围(围绕脐1周的距离)。
   5产前产后胎儿体重绝对误差值在250g及其以内记为符合预测,相差>250g则记为不符合预测(绝对误差值=实际体重-预测体重)。
   6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有定量数据用x±S表示,应用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单因素及随机区组方差分析、x2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取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
   结果:
   1各径线超声测量及生后测量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单项指标中AC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系数最高,与BPD、FL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AC二种测量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项指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系数较高,但BPD+AC组与BPD+AC+FL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3单项指标AC组较BPD、FL组估计胎儿体重与新生儿体重符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C符合率较高,但明显低于多项指标(P<0.05)。双项指标组BPD+AC组与多项指标组BPD+AC+FL组符合率比较后者高于前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4将新生儿体重分为<2500g、2500-3999g、≥4000g三组,三组间预测胎儿体重绝对误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2500-3999g组误差较小。具体行组间两两比较,显示:2500-3999g组与另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500g与≥4000g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5BPD+AC1组和BPD+AC2组两种腹围测量方法所估计胎儿体重绝对误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BPD+AC1+FL组和BPD+AC2+FL组两种腹围方法所估计胎儿体重绝对误差值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6两种腹围测量方法预测胎儿体重的符合率比较:BPD+AC1组和BPD+AC2组两种腹围测量方法所估计胎儿体重符合率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BPD+AC1+FL组和BPD+AC2+FL组两种测量腹围方法所估计胎儿体重符合率比例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7多项指标预测不同性别胎儿的体重结果比较:500例胎儿中,男孩是266例,女孩是234例,男孩和女孩两组相比较,实际体重较估计体重男孩组平均偏大,而女孩组平均偏小;在绝对误差小于等于250g的比例上女孩组要高于男孩组,但二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
   1单项指标中AC单独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最好,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直线相关系数最高,明显优于BPD和FL组。
   2使用BPD、FL及AC多个指标能更准确地估测胎儿体重。
   3两种测量腹围方法所估计的胎儿体重比较没有差别,可以安全地采用更简便的方法:测量标准二来测量胎儿腹围进行胎儿体重的估计。
   4相同测量经线值的男孩出生体重较女孩大,虽然没有统计学上差异,但如果在估测时将该影响因素考虑进来,或建立计算方程式时将性别因素加入可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5目前的预测方法受到测量与分娩时间间隔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大小的影响。测量后3~4天内出生的新生儿体重预测准确性较好,且对于正常体重范围内的新生儿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较大或较小出生体重的新生儿。
   第二部分 超声胎儿腹围测量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于检查后72小时内在我院分娩的单胎或双胎健康孕妇436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7.1±4.3)岁;孕周≥37周,平均(39.2±2.7)周。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称重,其中巨大儿设为观察组,余为对照组。
   2使用仪器同第一部分。
   3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为巨大胎儿。
   4孕妇取平卧位,常规产科超声检查排除胎儿畸形。于分娩前72小时内由同一熟练掌握超声测量的医师测量胎儿的双顶径(BPD,mm)、腹围(AC,mm)和股骨长度(FL,mm)。各指标超声的测定标准同第一部分,其中腹围测量方法采用传统测量法,即超声医学第三版所述之标准切面。胎儿体重计算方程式同第一部分中单项指标数计算的方程式。同时收集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胎龄等资料。
   5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敏感度和特异度有2×2表得出。取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
   结果:
   1本组经超声检测的436例新生儿中,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的巨大胎儿86例,其中男婴62例,女婴24例,男女比为2.58:1。两组孕妇的年龄、腹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孕妇身高、宫高、分娩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城市比例巨大儿组为87%,非巨大儿组为43%。
   2观察组延期妊娠(≥40周,<42周)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x2=32.80,PK0.05),观察组过期妊娠(≥42周)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8,P>0.05)。
   3分娩方式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4胎儿BPD、AC、FL与巨大胎儿体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9257、0.761.79、0.60255。
   5当BPD≥95mm、AC≥350mm、FL≥75mm时,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AC≥350mm时其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最高。当AC≥370mm时,期预测巨大儿特异度达97.1%。
   结论:
   1巨大儿的发生与孕期过多的营养进补,运动减少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而与孕妇的年龄层次关系不大。非糖尿病的孕妇肥胖者胎儿体重较易超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身材高大肥胖者易发生巨大儿。
   2延期、过期妊娠是发生巨大儿的重要产科病理因素,临床上及时给予妊娠时限的医学干预,则可明显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3AC与预测巨大儿的一元相关系数明显高于BPD、FL。AC≥350mm时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多;AC≥370mm可作为预测胎儿大小的单一指标。
   4巨大儿并非为阴道分娩的禁忌症,应具体结合胎儿大小及产妇骨盆产道情况个体化选择分娩方式,部分可望在严密产程观察下顺利经阴道分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