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江源头污染源空间分布研究
【6h】

清江源头污染源空间分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依据和背景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1.3 研究的依据

1.1.4 研究的背景

1.1.5 数据来源

1.2 非点源污染概述

1.2.1 非点源污染概念

1.2.2 非点源污染的特征

1.3 非点源污染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非点源污染国外研究进展

1.3.2 非点源污染国内研究进展

1.4 点源污染的概念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设计方案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5.3 研究步骤

1.5.4 设计方案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

2.1 清江源头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地形土壤

2.1.4 水文水系

2.1.5 流域气候

2.1.6 土地资源

2.1.7 生物资源

2.1.8 旅游资源

2.2 清江源头社会经济概况

2.2.1 人口行政

2.2.2 经济现状

2.2.3 工业企业

2.3 清江源头生态环境概况

2.3.1 水环境状况

2.3.2 水土流失

第三章 清江源头各类污染源现状调查和分析

3.1 清江源头污染源计算方法

3.1.1 工业污染总量计算方法

3.1.2 城镇生活污水总量计算方法

3.1.3 规模化养殖总量计算方法

3.1.4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总量计算方法

3.1.5 农田径流污染总量计算方法

3.1.6 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总量计算方法

3.1.7 水产养殖污染总量计算方法

3.1.8 旅游污染总量计算方法

3.2 清江源头污染源分类

3.2.1 点源污染

3.2.2 非点源污染

3.3 清江源头污染物入河量汇总

第四章 清江源头污染成因分析

4.1 清江源头各种污染源空间分布特征

4.1.1 点源污染

4.1.2 非点源污染

4.1.3 清江源头污染源空间分布

4.2 清江源头环境容量的计算

4.3 清江源头污染因子分析

4.4 清江源头污染按污染源分析

4.5 清江源头污染按乡镇分析

4.6 清江源头污染汇总分析

4.6.1 清江源头各污染物乡镇入河量分析

4.6.2 清江源头各乡镇污染物入河量分析

4.6.3 清江源头各污染源入河量分析

4.6.4 清江源头各污染物入河量分析

第五章 清江源头水污染防治对策

5.1 清江源头水污染防治原则

5.2 清江源头水污染防治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清江源头污染按空间分析结论

6.1.2 清江源头污染按污染物分析结论

6.1.3 清江源头污染按污染源分析结论

6.1.4 清江源头污染物按乡镇分析结论

6.2 建议

6.2.1 近期解决污染问题的建议

6.2.2 中期解决污染问题的建议

6.2.3 远期解决污染问题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清江是湖北省内长江的第二大支流,清江源头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有“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画廊”的美誉。清江在利川境内全长92km,流域面积128200ha,是利川市的重要的饮用水源和城市生活污水的纳污水体,也是利川市工业、农业、渔业等重要的补给水源,同时还是利川市区地下水重要的补给源。清江对于支持利川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纽带作用,因而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以清江源头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总氮(TN)、总磷(TP)、COD、氨氮四个污染因子,采用系数核算法计算了清江源头污染的入河量,运用ArcGIS软件,研究各污染因子在流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结果提出解决清江源头污染源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清江源头污染源空间分布结论:
   (1)清江源头污染源COD空间分布,按入河量降序排列如下:汪营29.63%,凉务21.22%,都亭20.69%,东城16.02%,元堡9.52%,佛宝山2.92%。
   (2)清江源头污染源TN空间分布,按入河量降序排列如下:汪营28.40%,凉务25.97%,都亭15.64%,元堡14.83%,东城11.09%,佛宝山4.07%。
   (3)清江源头污染源TP空间分布,按入河量降序排列如下:汪营36.72%,凉务24.37%,元堡12.87%,都亭9.96%,东城9.85%,佛宝山6.23%。
   (4)清江源头污染源氨氮空间分布,按入河量降序排列如下:汪营31.22%,凉务21.74%,都亭19.84%,东城12.42%,元堡10.55%,佛宝山3.4%。
   (5)清江源头污染源入河量按污染物降序排列如下:COD71.18%,TN17.24%,氨氮9%,TP2.58%。
   (6)清江源头污染源入河量按污染源降序排列如下:城镇生活污水37%,农村生活污水21.41%,分散养殖17.71%,农田径流16.42%,工业污染4.45%,水产养殖1.52%,旅游污染0.82%,规模化养殖0.68%。
   (7)清江源头污染物入河量按乡镇降序排列如下:汪营29.83%;凉务22.16%;都亭19.47%;东城14.69%;元堡10.62%;佛宝山3.2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