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暑所致大鼠门静脉高压及其临床意义
【6h】

中暑所致大鼠门静脉高压及其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布加综合征病因与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由不同因素引起的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和/或血流量增加而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门静脉内的血液主要来自于胃、肠、脾和胰,血液由门静脉分支进入肝血窦,再由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门静脉高压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所有能影响流出道受阻的因素均有可能形成门静脉高压。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食管中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胃粘膜病变及腹水形成等。正常人门静脉压力为13-24cmH2O,在生理情况下能有相当大的波动,但这种波动是短暂的,不会引起内脏循环的病理性变化。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大都增至30-50 cmH2O。门静脉高压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自然预后差,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及检查手段的不断完善,大量的病例被诊断出来。近20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诸多学科如消化内镜学、介入放射学以及临床医学等的许多学者,从不同领域,博采众长,参与到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通常门静脉高压本身难以治愈,现在多倾向于对其并发症的处理,特别是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根据病人的情况一般采用药物、内镜、介入放射学和外科手术的综合性治疗。临床上内镜治疗与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在手术治疗方面,虽然手术方法繁多,对此病症尚缺少一种理想的的方法。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螺旋式的前进,诸多的手术方法可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及二者的结合与脾脏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的效果、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肝功能良好者,治疗效果较好,反之,则疗效较差,预后不良。根据肝功能代偿状态的评定结果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式、正确预测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通行的肝功能分级标准为Child-Pugh分级法。门静脉高压的病因繁多,发病机理复杂,在百余年来的研究及实践中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发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在我国肝炎后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最为常见。非硬化性门静脉高压(NCPH)、肝小静脉闭塞病(VOD)及布-加综合征(BCS)都可致门静脉高压,且都涉及到肝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门静脉高压,但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倾向于农业人群,似为农业相关性疾病。夏秋季户外劳动容易导致中暑,造成机体组织受热力损伤,而有文献报道肝脏是热力的主要损伤部位。查阅国内外文献,少有热力对肝脏的损伤相关报道,我们用大鼠制作了中暑模型以研究在中暑时大鼠的凝血状态、肝脏血管及门静脉压力的变化及其意义。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共分两个部分进行:
   (1)急性高热条件大鼠中暑模型:观察急性高热条件下大鼠门静脉压力、凝血状态变化、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及肝脏形态学改变。
   雄性普通级Wistar大鼠20只,体重为90-100g,随机分为2组:A组(10只),为正常对照组;B组(10只),为实验组。置入温度控制箱内,温度控制器维持箱内温度为(42±0.5)℃、相对湿度为(40±5)%,持续100分钟,用沾石蜡油的体温计测大鼠肛温达43℃进入下一步实验阶段。在诱导急性高热中暑模型时,观察动物的活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实验结束时记录动物情况。将实验组置于温度箱外,室温下10分钟,5%苯巴比妥(7ml/kg,腹腔内注射)麻醉,沿大鼠腹正中剪开腹壁,经门静脉插管用肝素盐水测门静脉压力(PVP)并记录,显露心脏,5ml注射器右心房抽血,备用测PT全套及血浆内毒素浓度;分别离断上下腔静脉,完整取下肝脏标本行大体观察,随后取第二肝门处肝组织10%福尔马林液固定保存,用于病理学检查。
   (2)慢性高热条件大鼠中暑模型:观察慢性高热条件下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及肝脏形态学改变。
   雄性普通级Wistar大鼠50只,体重90-100g,随机分为2组:C组(10只),为正常对照组;D组(40只),为实验组。实验组饲养在动物房内,自由进食饮水,每次实验前12小时禁食,自由饮水,待大鼠安静后实验组置入温度控制箱内,温度控制器维持箱内温度为(42±0.5)℃、相对湿度为(40±5)%,持续100分钟,体温计测肛温达43℃进入下一步实验阶段。上述步骤实验造模1周1次,连续4周。每次实验后称大鼠体重,根据大鼠体重下降程度皮下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体重下降1g补充生理盐水1-2ml),进行补液治疗,每次实验后并给予水浴降温。4次结束后存活大鼠在动物房内继续饲养4周。在诱导慢性高热中暑模型时,观察动物的活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实验结束时记录动物的死亡情况。8周末,5%苯巴比妥(7ml/kg,腹腔内注射)麻醉,沿大鼠腹正中剪开腹壁,经门静脉插管用肝素盐水测门静脉压力(PVP)并记录,显露心脏,剪开右心房,用注射器将40ml生理盐水由门静脉缓慢注入,冲出肝内淤血后分别离断上下腔静脉,完整取肝脏标本行大体观察,随后取第二肝门处肝组织10%福尔马林液固定保存,用于病理学检查。
   结果:
   ①急性高热条件大鼠中暑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状态良好,毛发光泽度好,灵活好动。实验组狂躁,相互攻击,便溺,随后精神萎靡,嗜睡,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实验组门静脉压力为(7.69±0.843)cmH2O,正常对照组大鼠门静脉压力为(6.75±0.92)cmH2O、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凝血四项结果分别为PT21.2±4.8s、PT-INR1.91±0.56、PT-%43.5±16.42%、FIB3.11±1g/t,,对照组凝血四项结果分别为PT16.1±0.32 s、PT-INR1.29±0.04、PT-%67.5±1.97%、FIB1.87±0.68 g/L,差异显著(P<0.05).内毒素(LPS)含量两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大鼠肝脏质地柔软湿润,表面光滑。实验组大鼠肝脏淤血明显,色泽发暗,表面可见散在淤血点。HE染色可见:对照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汇管区清楚。实验组肝内小静脉、肝窦均扩张淤血明显,胞浆疏松,部分血管有红细胞外渗,肝板内可见水样变性肝细胞,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②慢性高热条件大鼠中暑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状态良好,毛发光泽度好,食量正常,大小便无异常,体重上升平稳,至实验结束时达200-220g,无动物死亡。实验组活动逐渐减少,精神萎靡,有相互攻击,群鼠分食死鼠现象,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为迟钝,食欲不振,嗜睡,毛发蓬乱而少光泽,体重上升较对照组慢,至实验末达180-210g,至实验末实验组大鼠死亡26只;实验组大鼠门静脉压力(10.46±1.635)cmH2O,正常对照组大鼠门静脉压力(6.95±0.497)cmH2O,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大鼠肝脏质地柔软湿润,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暗红。对照组大鼠肝脏质地柔软湿润,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暗红,富有弹性。实验组大鼠肝脏体积肿大,色泽较暗,肝脏表面有散在淤血点,部分肝组织呈红白相间。HE染色:光镜下,对照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汇管区清楚。实验组肝内小静脉、肝血窦扩张明显,肝细胞胞浆疏松,部分血管周围有红细胞外渗情况较急性实验模型严重,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生芽,小叶间静脉血栓形成,肝板内水样变性肝细胞数量亦较急性实验模型多,可见部分肝细胞坏死,肝板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有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CD68+免疫组化可见肝内血管及间质扩张,肝板内可见散在的阳性巨噬细胞。SMA免疫组化肝内血管及间质扩张,可见部分血管内皮连续性中断。
   结论:
   中暑会使机体凝血状态发生变化,存在明显的肝血管病变,导致门静脉高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