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整合素连接激酶和蛋白激酶B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6h】

整合素连接激酶和蛋白激酶B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与目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类以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多种因素导致白血病细胞对正常的生长调控失去响应,多条对正常细胞的增殖和生存至关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独立激活。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 linked kinase,ILK)是一种具有锚蛋白重复序列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生长、生存的调节、上皮间质转化、肿瘤侵袭、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ILK以依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的方式被激活,活化的ILK可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其表达及活性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升高,最近的研究表明ILK联合Rictor可磷酸化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Ser473位点,最大程度激活Akt活性,从而促进细胞生存、增殖。相反,抑制ILK可导致Akt磷酸化下调并抑制细胞存活:应用ILK的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如QLT0267能抑制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血管形成。因此,ILK被认为是多种实体肿瘤潜在的治疗靶点。尽管如此,关于ILK及ILK/Akt通路在人类AL中的表达和活性以及其表达和活性如何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异常信号通路的研究尚少。本课题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T-PCR)检测ILK和Akt mRNA在不同类型和疾病阶段AL患者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联性,及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而探讨ILK/Akt通路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1)初治急性白血病组(AL):48例;男21例,女27例,中位年龄39(17-66)岁。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31例:M218例,M36例,M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Leukemia,ALL)17例:B-ALL10例,T-ALL7例。(2)复发组:9例;男5例,女4例,中位年龄40(14-64)岁。(3)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AL-CR):11例;AML-CR7例,ALL-CR4例。(4)正常对照组(control):10例骨髓象正常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或造血干细胞供者。所有研究对象取自2010年4月至201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或门诊病例。AL患者经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而确诊。诊断标准参考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
   2.实验方法:RT-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ILK和Akt mRNA水平。取研究对象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成cDNA,后PCR扩增25个循环。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紫外灯下照相,所有阳性结果行灰度分析并计算ILK及Akt/β-actin的比值。
   3.数据统计: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x±SD)表示:两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包括Fisher’s精确概率试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
   1.ILK mRNA在AL中的表达48例初治AL中,ILK mRNA的阳性率为72.9%(35/48);复发组的阳性率为66.7%(6/9);两组ILK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0.689±0.181,0.628±0.203。完全缓解组阳性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36.4%(4/11)和0.329±0.092;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为20.0%(2/10)。初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初治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复发组阳性率及平均表达水平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缓解组平均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中AML患者的阳性率和平均表达水平为77.4%和0.710±0.193,略高于ALL患者的64.7%和0.641±0.15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Akt mRNA在AL中的表达Akt mRNA在初治AL中的阳性率为60.8%(29/48),平均表达水平为0.593±0.192;其中AML患者的阳性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58.1%和0.625±0.225;ALL组为64.7%和0.541±0.112,后两组间阳性率和平均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L组Akt 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 mRNA在复发组的阳性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44.5%(4/9)和0.479±0.010;与初治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完全缓解患者中3例表达Akt mRNA,阳性率27.3%,平均表达水平为0.175±0.053,复发组与缓解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ILK和Akt在AL中表达的相关性ILK和Akt在初治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9,p<0.05)。
   4.ILK和Akt与AL临床特征的关系ILK和Akt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髓外浸润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1.ILK和Akt在AL中异常高表达。
   2.ILK和Akt在A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IL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AL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AL治疗的新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