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体育强省建设进程中“竞技争光”战略的实践运行对策
【6h】

河南体育强省建设进程中“竞技争光”战略的实践运行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比较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竞技争光、振兴河南”战略解读

3.1.1 战略背景

3.1.2 战略内涵

3.2 河南省竞技体育实力的现实境况审视

3.2.1 河南省竞技体育两运备战工作——以优势、潜优势项目为例

3.2.2 竞技体育训练管理工作

3.2.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3.2.4 体育竞赛组织管理工作

4 河南省“竞技争光、振兴河南”战略的实践运行对策

4.1 建立健全竞技体育备战工作体系

4.1.1 明确河南省的优势项目

4.1.2 梯度划分体育项目

4.1.3 创立各地区品牌项目

4.1.4 加强体育道德建设

4.2 建立健全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体系

4.2.1 增加各个领域内人员的培养

4.2.2 建立高水准的专家队伍

4.2.3 拓宽科研经费的筹款渠道

4.2.4 完善伤病医疗体系和伤残保险

4.2.5 加强竞赛体制的改革、发展与创新

4.3 建立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4.3.1 提高后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

4.3.2 开办多元化青少年体育活动

4.3.3 加强学校体育建设

4.3.4 加强对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4.3.5 解决“学”、“训”矛盾

4.4 建立健全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体系

4.4.1 增进各个队伍之间的交流

4.4.2 以赛代练,提高运动队整体水平

4.4.3 完善竞赛的监督制度

4.4.4 外环境的建设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但河南省竞技体育同其他省相比相对落后,体育事业发展并不迅速。体育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体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程度综合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强健体魄的愿望越发强烈,这表明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实施“竞技争光”战略,对于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增强民族精神和凝聚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各界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竞技体育水平不仅是全省体育实力的综合水平的体现,也是建设体育强省的重要指标。竞技体育是力与美的有机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竞技精神,能够激发民众的热情、增强凝聚力;也有利于公平公正、和谐有序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在建设体育强省进程中要深入贯彻落实“竞技争光”战略,确立发展竞技体育在建设体育强省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体育发展道路上的新的跨越。本篇论文所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了解河南省体育发展的现状,深入探究在河南省体育强省建设进程中落实“竞技争光”战略的实践运行情况,并制定出相应合理的对策。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省体育训练工作主管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分别对于河南省的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后备人才现状、教练员队伍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了河南省在这几个方面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几个问题制定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研究表明,河南体育强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训练体系不够合理,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存在漏洞;(2)项目设置的重点划分上不够合理;(3)训练设施条件不够完善,影响了一些项目训练的效果;(4)教练员队伍需要充实,高水平的教练员在数量上不够充足,教练员待遇水平有待加强,教练员的科研意识不高;(5)后备人才选拔科学性需要提高,对与后备人才的培养、输送需要加大重视;(6)运动员参赛的机会少,得不到锻炼;(7)比赛监督问题存在漏洞,“暗度陈仓”的现象时有发生;(8)社会对于体育建设方面关注程度低。
   根据河南省打造体育强省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1)建立健全竞技体育备战工作体系,包括:明确河南省的优势项目、梯度划分体育项目、创立各地区品牌项目、加强体育道德建设;(2)建立健全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体系,包括:增加各个领域内人员的培养、建立高水准的专家队伍、拓宽科研经费的筹款渠道、加强竞赛体制的改革、发展与创新;(3)建立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提高后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开办多元化青少年体育活动加强学校体育建设、加强对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解决“学”、“训”矛盾、扶助资金有关项目的设立;(4)建立健全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体系,包括增进各个队伍之间的交流、以赛代练,提高运动队整体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