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药效学及安全性
【6h】

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药效学及安全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的药效学及安全性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的药效学及安全性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罗哌卡因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及目的
  腰麻因其起效快、效果确切,是目前国内剖宫产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法。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相比:(1)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脏毒性低;(2)脂溶性低,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弱,应用更为安全,被越来越多的用于产科麻醉。
  阿片类药物与其受体结合后,能激发内源性阿片肽释放,还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从而提高机体痛阈[1]。单纯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时,即使阻滞平面不低,仍避免不了术中牵拉引起产妇的不适与焦虑。本研究旨在探讨:(1)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药效学及安全性;(2)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腰麻效果的影响,为临床麻醉中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分组
  选择择期行改良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初产妇,年龄21-38岁,体重56-91kg,ASAⅠ-Ⅱ级,无前置胎盘、胎儿宫内异常等病理产科因素,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及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过敏史。(1)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组:90例按剂量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0.5%罗哌卡因10mg;B组:0.5%罗哌卡因12mg;C组:0.5%罗哌卡因14mg。(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90例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0.5%罗哌卡因12mg;B组:0.5%罗哌卡因12mg复合舒芬太尼2.5ug;C组:0.5%罗哌卡因12mg复合舒芬太尼5ug。
  2、麻醉方法
  所有产妇入室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路输入羟乙基淀粉300ml-500ml,取左侧卧位,定位L2-3间隙,穿刺成功后按0.1ml/s速率注入配制好的药液,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cm,固定导管后翻身平卧,调整手术床左倾15度。
  3、药效学检测
  感觉阻滞:平头针刺法测试左侧腋前线皮肤痛觉消失平面,注药15min内每分钟检测一次,15min后每3min检测一次至平面固定,之后每30min检测一次至感觉阻滞平面完全减退,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阻滞完善时间、阻滞维持时间,复合舒芬太尼组同时记录术后开启镇痛泵时间。运动阻滞: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定,注药10min内每分钟检测一次,10min后每3min检测一次至达最高Bromage评分,之后每30min检测一次至Bromage评分为0,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程度及阻滞完善时间和维持时间。
  4、循环呼吸功能监测
  所有患者均连接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并记录注药即刻(T0)、注药后5min(T1)、10min(T2)、20min(T3)、30min(T4)、60min(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变化。
  5、新生儿Apgar评分
  观察并记录新生儿1min、5min时的Apgar评分。
  6、麻醉效果评定
  麻醉效果分级:优:镇痛极好,患者术中无牵拉感或有轻微牵拉感但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感,肌松好;良:术中牵拉腹膜、探查子宫等强刺激时有牵拉感并感觉不适,持续时间短程度轻,无需给药,肌松稍差;中:镇痛较差,牵拉感明显,腹肌紧张,需静脉给药;差:镇痛效果差,需硬膜外腔追加利多卡因。
  7、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组及复合舒芬太尼组均需记录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胸闷、寒战的发生情况;(2)复合舒芬太尼组还需记录患者术中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
  8、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olmogorov-Smimov(K-S)、Levene法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检验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果
  1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组药效学及安全性比较
  感觉阻滞:最高阻滞平面B组和C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维持时间B组和C组明显长于A组(P<0.05)。运动阻滞:与A组相比,B组和C组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明显增快(P<0.05),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注药后Bramage评分3级例数明显增多(P<0.05)。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分别为:A组87%,B组93.3%,C组100%,B组与C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循环和呼吸功能变化:B组患者注药后T1、T2、T3时点MAP均降低,T1时点HR明显增快(P<0.05),C组患者注药后T1、T2、T3、T4时点MAP均降低,T1、T2时点HR增快(P<0.05);与A组比较,B组T1时点HR增快(P<0.05),C组患者注药后T1、T2、T3、T4时点MAP明显降低,T1、T2时点HR增快(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T1、T2时点MAP明显降低,T2时点HR增快(P<0.05)。所有患者SpO2波动在95%-99%,ECG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且三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C组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发生例数及麻黄碱用量明显高于A组与B组(P<0.05)。
  2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药效学及安全性比较
  感觉阻滞:与A组与B组比较,C组患者完善时间缩短,维持时间及术后PCA时间明显延长(P<0.05);运动阻滞:三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完善时间、Bromage评分3级例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分别为:A组:26.7%,66.7%;B组:46.7%、50.0%;C组:90%、10%。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循环和呼吸功能变化:三组患者注药后T1、T2、T3时点MAP明显下降(P<0.05);三组患者注药后A组与B组在T1时点HR加快(P<0.05),C组注药前后各时点HR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SpO2波动在95%-99%,ECG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且三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A组比较,B组与C组寒战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瘙痒发生例数明显增加(P<0.05),与B组相比,C组瘙痒发生例数明显增加(P<0.05)。
  结论
  1.0.5%罗哌卡因12mg腰麻用于剖宫产术患者,麻醉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为产妇更为合适的腰麻剂量。
  2.0.5%罗哌卡因复合5ug舒芬太尼后,麻醉效果好,牵拉反应轻,对循环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适合于产妇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