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晚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骨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
【6h】

晚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骨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主要实验试剂、仪器及配置

3 总RNA提取、纯度测定及cDNA的合成

4 引物设计

5 RT-qPCR定量分析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大体标本观察

2 RT-qPCR结果分析

讨论

1 激素和ONFH的关系

2 总结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晚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随着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所引起的并发症也不断增多,并且已经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临床比较常见的骨科并发症有: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激素的应用已经成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髋部不适、疼痛、活动受限、跛行、下肢短缩,最终,引起股骨头扁平、塌陷,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最终,患者不得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经济负担。目前,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研究其发病机制显得格外重要。
  目的:
  观察晚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区股骨头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成骨转录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s-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及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activatorofNF-κBligand,RANKL)的基因表达变化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3年7月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人术后自愿捐赠的股骨头骨组织10例,ARCO分期:Ⅲ期-B2例,Ⅲ期-C3例,Ⅳ期5例(实验组)和股骨颈骨折病人自愿捐赠的股骨头骨组织10例(对照组)。两组病人男性和女性均分别为6人和4人,年龄25-76岁,其中实验组年龄平均50.6岁,对照组年龄平均51.4岁。实验组病人有使用3周以上激素病史或1周以上的大剂量冲击治疗,激素摄入总量均相当于大于2000mg泼尼松的等效剂量,对照组均为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后7天内手术),且排除类风湿、风湿、免疫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无服用激素史及烟酒嗜好。提取所有标本的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RT-qPCR)技术测定BMP-2、Runx-2、OPG、PPARγ及RANKL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目的基因的Ct值,Ct值表示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最后采用2-ΔΔct法分析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目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倍数。RT-qPCR检测结果:实验组BMP-2、Runx-2、OPG、PPARγ及RANKLmRN均较对照组明显下调,2-ΔΔCt分别为0.38±0.05、0.37±0.05、0.44±0.06、0.47±0.05、0.43±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晚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区充斥大量坏死的骨组织,残存骨的活性成分很少,并且细胞机能及代谢活动明显下降,致使BMP-2、Runx-2、OPG、PPARγ及RANKLmRNA表达下降。
  小结:
  1、晚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坏死区面积特别大,残存的骨细胞很少。
  2、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坏死区骨组织内成骨成脂基因表达均降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