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
【6h】

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符号说明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⑴总结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的分布、形态学特点及临床表现;⑵评价不同血管内治疗方式治疗后循环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学特点复杂型动脉瘤的临床疗效;⑶指导临床血管内治疗手术方案的选择。
  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5年2月我科采用血管内治疗的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患者。重点记录85例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大脑后动脉近段和基底动脉夹层性动脉瘤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手术经过及术后随访。重点包括:临床表现、动脉瘤形态、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影像学检查包括:CT评价脑出血,MRI评价脑梗塞,DSA造影评价动脉瘤形态学,DSA图像结合高场强MRI鉴别夹层性或囊性动脉瘤。记录术后即刻、随访时动脉瘤栓塞程度变化;对比患者术前、术后30天及术后最长随访时间的mRS评分变化。探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常见类型及可能原因;分析对比不同血管内治疗方式治疗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学特点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部位、不同形态学特点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的最佳血管内治疗策略。
  结果:部位分类,本组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在大脑后动脉近段最多(41.1%),其次分别为基底动脉(30.5%)及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28.5%)。按形态学分类,瘤体长径大于7mm的动脉瘤占81.5%,瘤体长径大于10mm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占53.2%;囊性动脉瘤占12.8%,梭形扩张的占46.4%。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就诊的为53.1%,其次为脑梗塞25.1%,后枕部疼痛的13.9%,眩晕等非特异症状的占6.9%。8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血管内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完全栓塞39例,瘤颈残余27例,部分栓塞19例;围手术期内共发生了1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1.7%,其中基底动脉夹层组比例最高(50%);随访中又发生3例并发症,仍然是基底动脉夹层组比例最高(66%);复发6例,平均分布在基底动脉夹层组和大脑后动脉组。
  结论: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复杂型动脉瘤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各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相当,支架辅助栓塞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载瘤动脉闭塞术在富含穿支的大脑后动脉近段也是安全和有效的;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最棘手,尚需进一步研究降低并发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