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平衡发展视阈下的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探析
【6h】

不平衡发展视阈下的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语境

第一节 不平衡发展的哲学逻辑

第二节 不平衡发展的政治逻辑

第三节 不平衡发展的空间逻辑

第三章 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的内涵解读

第一节 共同富裕

第二节 “先富”的内涵解读

第四章 以不平衡辩证法把握“先富共富”的历时性过程

第一节“先富共富”是事物不平衡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先富带后富”是正视差异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社会差距是尊重社会差异的结果

第四节 把握“先富共富”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五章 以地理不平衡剖析“先富共富”的并时性结构

第一节 本质不同

第二节 现实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基本信息

致谢

展开▼

摘要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创造性地提出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即蕴含着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先富共富思想。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不平衡发展是立足于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的,它起源于马克思,由列宁、毛泽东等传统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得到空间化的发展。这对于深化中国先富带动后富政策的认知、运用不平衡发展机制进行共同富裕实践有着非常明显的借鉴作用。
  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的政策,其理论依据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不平衡发展规律。“先富共富”是事物不平衡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的现实起点,共同富裕是由部分先富逐步达到相对平衡的最终结果。“先富带动后富”的实质就是运用不平衡发展机制,通过承认并释放差异来打破平均主义,从而激发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实现生产力极大发展上的共同富裕。允许先富是我们尊重社会差异的必然选择,而社会差距则是这一选择带来的必然结果,并突出地表现为贫富差距。共同富裕的立足点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因此,这种不平衡发展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差距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不平衡,由此决定了我们只能采用“先富带动后富”这种非爆发式的飞跃作为向共同富裕进行质变的量变过程。
  我国由先富带动后富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外在地耦合了西方空间生产的不平衡发展社会进程,但是我国不平衡发展的“并时性结构”与西方国家有着目的上的以资为本与以人为本、性质上的对抗性与非对抗性、道路上的剥夺空间与现代文明的本质不同。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地理不平衡发展、资本三级循环、空间的生产、空间政治性的理论对我国先富带动后富的不平衡发展道路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